“爱不孤读”名家直播课:聚焦疫情期间家庭教育

  中新网北京7月12日电 (采访人员 高凯)从“教”到“育” , 疫情迫使人们更直接地面对“教育”一词的更多内涵 , 而这恰恰体现了现代教育观正在发生的转变——在日前举行的“爱不孤读——青少年文学素养提升计划”第三期名家直播课上 , 殷健灵、谢倩霓等儿童文学作家针对疫情期间的家庭教育展开了颇具现实意义的讨论 。

  今年以来 , 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 学校大面积停课 , 部分地区至今无法返校 , 这一现实令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暴露出很多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 从疫情胶着时期到后疫情时代 , 青少年心理疏导、家庭关系、教育方法、学习方法、普遍性焦虑等均成为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

  殷健灵、谢倩霓等此次做客直播间 , 围绕“疫情期间家庭面临的焦虑和教育的难度”“从教到育 , 被置于聚光灯下的文学阅读”“从非常态向常态的过渡”等几个方面 , 深入探讨文学阅读及青少年心理健康等话题 。

  疫情的暴发和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 对家庭关系也是极大考验 。 殷健灵认为 , 成年人由于经济压力和家女性网庭关系的变化而感到焦虑 , 孩子则不得不面对学习和玩耍方式的改变 。 家长和孩子一起退回到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 , 心理和行为上都会互相投射、影响 , 这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焦虑情绪 。

  谢倩霓表示 , 孩子成长所在的校园环境和家庭环境之间有规律的置换保证了有序和健康的学习等日常活动 , 疫情之下 , 以往有序环境的中断势必影响孩子的心理 , 其后果就是迷失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

  什么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坐标?谢倩霓进而解释 , 在原先的集体生活中 , 孩子总可以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 一个坐标和另一个坐标之间互为参照 , 听课、完成家庭作业等日常行为都能得到衡量 , 这对孩子心理而言是一种稳固的建设 。 疫情来袭 , 突然之间外在参照不见了 , 孩子不得不面对一个只有自己的环境 。 这种情况下 , 他需要进行自主调整 , 自我定位 , 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相当高的要求 。 一旦孩子没能及时作出调整 , 随之而来的烦恼可能波及父母乃至整个家庭 。 在疫情期长时间的居家相处中 , 不少父母注意到平时见不到的孩子的状态 , 亲子间由此产生很多矛盾 。

  殷健灵和谢倩霓不约而同地注意到 , 近年来国家正在积极地实施教育改革、推动教育进步 。 比如上海市教委在疫情期间下发的有关文件中 , 就把阅读放在了首要位置 , 鼓励家长和孩子一同阅读 。

  在直播过程中 , 网友们纷纷要求两位作家开书单 , 迫不及待地要根据书单为孩子制定阅读计划 。 出乎意料的是 , 两位老师都不主张急于为孩子开书单的做法 。 两位认为 , 阅读不应简单地受到所谓门槛和范围的限制 , 世界上的好书数不胜数 , 不同孩子的性格、兴趣、认知水平也存在差异 , 因此不能用一个单一的标准来衡量 。

  殷健灵回忆起父辈和自己幼时的阅读情况 , 并不存在一个特定的目标 , 在她看来 , 适应孩子的阅读难度在起步时可以稍微浅一些 , 接着应该“跳一跳” , 试着突破一下 , 即使暂时读不懂也无妨 , 随着生活经验和社会体验的增加 , 阅读难度自然会由浅入深 , 阅读的理解力也会逐渐获得提升 。 殷健灵建议 , “阅读因人而异 , 针对不同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读书 , 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

  另一个不赞同开书单的更深层原因是 , 不希望家长因为一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亲子共同阅读的重要意义 。 仅仅是完成任务式实施购书计划、“一买了之”的办法不可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