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背着洋芋翻山越岭去读书” , 这曾是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很长一个时期孩子们求学的真实状况 。
宁蒗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 是目前云南尚未摘帽的深度贫困县之一 。 在艰难的环境中 , 一个被称为小凉山“现代孟母”的群体 , 一直感动着人们 , 催人奋进 。 他们长年靠打工租房 , 有的甚至哪怕用空心砖搭棚子住 , 也要千方百计供孩子在县城或乡(镇)政府所在地上学……
“孟母”不必再“三迁”
建档立卡贫困户、彝族单亲妈妈毛学英 , 就是小凉山众多“孟母”中的一位 。 自从搬进了“学区房” , 她心里一直暖暖的 。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本文图片
宁蒗县最大的进城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幸福家园)
毛学英家原本在战河镇的大山里 , 距镇政府所在地还有两小时崎岖的车程 , 属于易地扶贫搬迁“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六类区域 。 7年前 , 她和丈夫来到县城打工、租房 , 让孩子从幼儿园起就在县城接受教育 , 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未来 。
去年底 , 毛学英和15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 搬进了宁蒗县最大的进城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三期(幸福家园) 。 她说 , 以前到处租房的钱现在可以用作生活开销了 。
毛学英有两个孩子 , 大的上四年级 , 小的上一年级 。 丈夫去世后 , 她独自打工租房、维持生计 , 艰难地带着两个孩子在县城上学 。 让这位单亲妈妈欣慰的是 , 在城关二小上学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不错 。
搬进幸福家园后 , 孩子们上学比原来远了些 。 幸福家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提出 , 可以帮助转到离家最近的小凉山学校 。 但毛学英一向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 担心突然换环境会影响孩子学习 , 便决定继续让孩子在城关二小就读 。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幸福家园管理中心工作人员所说的小凉山学校 , 离毛学英现在的家确实很近 , 步行10多分钟就可到校 。 这是宁蒗县为推进教育脱贫 , 而倾力打造的一项扶智工程 。 2018年9月 , 这所总投资2.3亿元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投入使用 , 现可容纳4500名学生 。 走进校园 , 民族化、园林化、现代化、标准化的鲜明特色扑面而来 , 让人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深度贫困县的学校 。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本文图片
2018年9月投入使用的小凉山学校 , 现可容纳4500名学生
班主任吕志荣眼中品学兼优的杨亚博 , 在小凉山学校读八年级 。 杨亚博五年级时 , 父母靠打工租房 , 从几十公里外的跑马坪乡把他和哥哥杨亚涛送到县城读书 。 2018年 , 他们家作为进城易地扶贫搬迁户 , 被安置在了易地扶贫搬迁一期——小康家园 。 同年 , 兄弟俩一起进入了紧邻小区的小凉山学校 。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本文图片
宁蒗县易地扶贫搬迁一期——小康家园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本文图片
人民日报客户端云南频道|自打搬进了易地扶贫安置点 小凉山的“孟母们”不必再“三迁”
本文图片
走进小凉山学校 , 民族化、园林化、现代化、标准化的鲜明特色扑面而来
易地扶贫搬迁二期——河滨花园 , 坐落在县城漂亮的河滨走廊西边 。 这里安置了660户易地搬迁贫困户 , 也是一个“学区房” 。 河滨家园党群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杨发财说 , 小区里的孩子上小学可以选择附近的大兴完小、城关二小、城关三小、民族小学和小凉山学校 , 上初中可以去贝尔中学和蒗蕖中学 , 读高中则可以去宁蒗一中和宁蒗民族中学 , 这些学校离河滨花园都很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