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抗美援朝题材经典军事文艺作品:在战火中刻写民族品格( 二 )



纵观抗美援朝时期的文艺创作 , 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那些为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 , 不是作家躲在阁楼里冥思苦想的结果 , 而是在战场一线的深刻体验 。比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创作 。这首歌的词作者是志愿军炮一师的一名基层指导员 , 名叫麻扶摇 。出征前夕 , 连队召开誓师大会 , 他写好出征誓词后想着应该再写点什么 。写什么呢?他想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画面 , 想到了在鸭绿江边千军万马集结的场面 。“雄赳赳,气昂昂 , 跨过鸭绿江”几句词跳进他的脑海、落在了笔端 , 受战士们爱国主义精神感染 , 他又写下“保和平 , 卫祖国 , 就是保家乡……”第二天 , 麻扶摇把改定的词作为誓词导言抄写在连队黑板报上 。连队粗通音律的战友很快为之谱了曲 。这样 , 一支由士兵创作的歌曲 , 被炮兵连的战士们唱着过了鸭绿江 。
让麻扶摇没有想到的是 , 新华社采访人员陈伯坚在连队采访时发现了这首词 , 他仅改了几个字 , 便寄回国内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 立即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反响 。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音乐家周巍峙为之谱了曲 , 而后署名“志愿军战士词 , 周巍峙曲” , 再度发表在1950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后来 , 这首歌被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 唱响了全国 。在50年代初 , 大江南北传唱着这首战歌的雄壮旋律 。到了1954年 , 全国群众歌曲评奖中 , 有关部门几经辗转查找 , 才找到了这首歌的词作者麻扶摇 。这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是军人麻扶摇创作的第一首歌曲 , 也是他一辈子创作的唯一一首歌 。最优秀的作品 , 必然产生于火热的生活中 。在麻扶摇看来 , 是千军万马跨过鸭绿江的雄壮场面 , 是战友们奋勇奔向前线的豪迈激情 , 使他这个从来不会写诗的军人产生了创作的冲动 。那些词句 , 就像是从心里自然流淌出来的一样 , 那么朗朗上口 , 那么抒情达意 。他更没有想到 , 他写的这唯一一首歌词 , 成为了军歌中的经典 。
抗美援朝题材的文艺创作 , 是军事文化在多个领域的全面收获 。在电影方面 ,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儿女》《上甘岭》《奇袭》《铁道卫士》《三八线上》《打击侵略者》等 。这些作品 , 或者以高昂的英雄主义基调 , 记录了英雄人物的英勇悲壮;或者以强烈的抒情和纪实 , 记录了中国人民响应党中央号召 , 举国上下力战强敌的决心和勇气 。在电视剧方面 , 如《抗美援朝》《三八线》《毛岸英》等 , 都以磅礴的气势 , 反映了这场气壮山河的战争 。除此之外 , 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歌曲 , 也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如《我的祖国》《英雄赞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 , 不仅以铿锵的旋律鼓舞着亿万人民奋发前进的脚步 , 也激发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 。
抗美援朝时期 , 新中国刚刚成立 , 伴随着共和国的礼炮 , 一场捍卫祖国安全的战争打响 。对于刚刚迎来新中国成立的中国人民来说 ,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 。因此 , 即使是在炮火纷飞的战场 , 诗歌创作是整个文艺创作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 。大量由战士书写的作品 , 反映了炽热的战地生活 , 给战争中的指战员们以激励和鼓舞 。一些由著名诗人创作的作品也成为记述战争的经典 。比如 , 诗人未央的《枪给我吧》尤其感人 。作品记述了上甘岭松骨峰战斗中一名牺牲的战士 , 牺牲后还紧紧把枪抱在怀里 。打扫战场时 , 战友怎么也掰不开他抱枪的手 。诗人写道:“同志 , 松一松手 , 把枪给我吧……/红旗插上山顶啦 , 阵地已经是我们的 。想起你和敌人搏斗的情景 , 哪一个不说:老张 , 你是英雄!/看你的四周 , 侵略者的军队 , 被你最后一颗手榴弹炸成了肉酱 。/你的牙咬得这么紧 , 你的眼睛还在睁着 , 莫非为了你的母亲放心不下?我要写信告诉她老人家 , 请答应我做她的儿子 。/莫非怕你的田地荒芜?你知道 , 家乡的人们 , 会使你田园的禾苗长得更茁壮 。/不是 , 不是!我知道你有宏大的志愿 。你的枪握得多紧 , 强盗们还没被撵走 , 你誓不甘心……/松一松手 , 同志 , 是同志在接你的枪!枪给我吧 , 让我冲上前去 , 完成你未尽的使命!”这样催人泪下的诗句 , 一下子把战场上一个极为感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让人在热血偾张的同时 , 一种英雄情怀油然而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