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在湖南 , 有着一个远近闻名的“文印县”——娄底市新化县 。 20余万新化人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从事数码快印、广告制作产业 , 占据全国文印市场份额的七成 。
在新化 , 又有一个“文印村”——槎溪镇杨家边村 , 2000多位杨家边村民在全国各地“抱团”发展文印产业 , 年收入4亿元 , 人均年收入10多万元 。
盛夏时节的杨家边村 , 荷花盛开 , 秀美灵动 。 千亩荷塘扮靓了美丽乡村 , 承载着最美乡愁 , 也承载着村民的小康生活 。 富起来的杨家边人不忘传家训、树新风 , 聚乡贤、惠家乡 , 用文化浸润美丽乡村 , 让发展更有厚重底蕴 。
【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闯出来的文印经济
行走在杨家边村 , 古色古香的风雨桥横跨洋溪河 , 错落有致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影中 , 千亩荷花与远山青黛互相映衬 , 一片怡人之景 。
村里建有一家文印博物馆 , 陈列着从印刷机到针式打印机 , 再到激光速印机、3D打印机等各代打印机 , 这些机器书写着文印产业的“前世今生” , 也映照着杨家边村的发展之路 。
40多年前 , 村里没产业、没收入 。 勤劳智慧的杨家边人不甘贫穷 , 勇于走出大山 。 “1978年 , 新化洋溪人邹联经在上海学到修理打字机的技术 , 便把它带回洋溪 , 开班授徒 。 此后 , 一批又一批杨家边人开始走南闯北开拓致富路 。 ”杨家边村支部书记杨益斌回忆 。
在杨益斌看来 , 文印产业之所以成为当地富有特色的地缘经济名片 , 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转移就业的支柱产业 , 就源自一股“抱团发展”的闯劲 。
“老乡们亲帮亲、友帮友 , 共生共荣 , 抱团奔赴大江南北 。 ”在贵阳从事文印产业的杨家边村村民杨忠伟说 , 靠着传帮带的传统 , 村里的产业越做越大 。
随着产业的日新月异 , 杨家边村人谈文印谈得最多的就是创新 。 “文印市场中的技术、产品和设备迭代更新的速度很快 , 只有不断学习、转型、创新 , 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 ”村民杨骄斌说 。
如今 , 杨家边村人凭着文印产业“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 让小康生活不再是梦 。 “瞄准百亿产业目标 , 打造中国文印第一村” , 贴在杨家边村的这句标语 , 清晰地说出村民们心中的豪情壮志 。
靓起来的美丽乡村
“咚咚咚……”迎着朝阳 , 杨家边村荷塘边的广场上 , 村民们又敲起了杨家大鼓 。 在荷塘里劳作的村民杨品生停下手中的农活 , 黝黑的脸上露出笑容 。
“每天工作8小时 , 一天能赚100元 。 ”有了这片荷塘 , 78岁的杨品生过上了好日子 。 杨品生说 , 看着村里的变化 , 村民们都说 , 每天的日子像在“画中游” 。
杨家边村依桐凤山而建 。 桐凤山中古树参天 , 加上漫山遍野的楠竹、飞流直下的瀑布 。 每到炎热夏季 , 各地的户外爱好者都来此探险攀爬、溯溪避暑 。
为了开发利用好这块“绿色银行” , 杨家边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 , 发展乡村旅游 , 成立龙凤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 对桐凤山生态旅游进行整体开发 。
目前 , 杨家边村70%的土地已经流转 。 山上 , 发展特色水果产业 , 种植杨梅、枇杷、黄桃;山下 , 打造千亩荷塘 , 水上赏荷 , 水中养鱼 。 “千亩赏荷园开园以来已接待各方游客10万人次以上 , 直接门票收入达30余万元 。 土地盘活后 , 今年村集体收入预计将达到100万元 。 ”杨益斌说 。
美丽乡村的打造离不开村庄环境治理 。 村里民主推荐德高望重的老村民当片长 , 将村中1080户分为七大片区 , 由他们统一指挥 , 包片负责;将村内的绿化带、草坪、路灯、体育器材、环卫设施等均分配到户管理 , 设立责任标牌 , 实现全员参与管护……“包组包片 , 责任到户”的发展模式让杨家边村的村容村貌实现华丽转身 , 让村民成为环境治理的“主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