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药转成OTC,17个品种恐取消医保,影响百家药企
本文插图
文 | 健识局 王小楠
编 | 健识局 严冬雪
本文来源于《财经天下》周刊合作伙伴大健康品牌“健识局” , 未经许可 , 严禁转载
7月8日 , 国家药监局发布通告称 , 17种药品由处方药转化为非处方药 。 其中 , 疏清颗粒、七叶神安分散片、翘栀牙痛颗粒、藿香正气胶囊等12款药品被纳入到了甲类OTC , 消疲灵颗粒、十滴水胶丸、六味地黄咀嚼片、百令片、八珍片等被纳入到了乙类OTC 。 (详情请见文末表格)
本文插图
健识局梳理发现 , 这一批转化为非处方药 , 共涉及95家药企 , 其中太极集团、片仔癀药业、四川科伦、绿叶制药等众多知名药企 。
此前 , 国家医保局今年4月在《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指出 , 医保目录中不纳入保健药品、乙类OTC等 。 这也就意味着 , 上述药物将会逐渐退出国家医保的报销体系 。
事实上 , 据不完全统计 , 自2015年前起来 , 已有超过140种药品由处方药转成OTC 。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 , 随着医保基金的不断收紧 , 更多临场效果不明显的药物将进入零售市场 。
近年来 , 我国OTC市场规模增长较快 。 米内网数据显示 , 2002年我国OTC市场仅为399亿元 , 2019年却已增长至2914.2亿元 , 近20年增长了7倍之多 。
不过 , 亦有业内人士提醒 , 此番上述药物转化OTC转战零售渠道 , 将直接影响部分药企的营销策略 , 也对基层医疗机的用药习惯产生一定影响 。
限时3个月
17个重磅品种转为OTC
OTC(又称“非处方药”) , 是指为方便公众用药 , 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 , 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后 , 不需要医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即可购买的药品 。
纵观此次17种转化OTC的品种 , 均是中成药 , 其中也不乏诸多畅销品种 。 健识局获悉 , 白令片与百令胶囊同为中美华东制药的重点产品 。 米内网数据显示 , 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两款产品的销售额超过29亿元 。
而藿香正气胶囊的生产企业已有38家 , 在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社区市场中 , 藿香正气相关产品的销售额合计超过2.9亿元 。
根据《公告》要求 , 请相关企业在2020年10月6日前 , 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 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
本文插图
图/ 视觉中国
这也就意味着 , 在3个月的时间里 , 药企不光要修改说明书并进行备案 , 更为关键的是要扩展零售的销售渠道 。
众所周知 , 处方药转化为OTC之后 , 相关药企就可在零售药店以及互联网的平台上进行销售 , 今后将会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到消费者 。 有数据显示 , 2019年网络销售OTC的市场规模是138亿 。
业内普遍认为 , 处方药转OTC搭建零售渠道 , 尽管能扩大产品的销售渠道 , 但由医生推荐转变为公众自主选择 , 无疑将加剧原有市场的竞争 。
更为关键的是 , 医院渠道已经不是唯一出路 , 零售渠道从单体营销逐渐进入连锁直供 , 因此药企要转变营销思路 , 应对市场终端的变化 , 做好渠道和终端的把控 , 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
药企面临渠道挑战
乙类OTC或将无缘纳医保目录
对于转OTC的企业而言 , 产品在拓展零售渠道的同时 , 或许也将会失去进入医保目录的资格 。
4月29日 , 国家医保局发布了一份《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 , 医保目录中不纳入保健药品、乙类OTC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