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互联网|《科学》杂志刊发湖大创新研究成果,燃料电池有望实现能源快速转化
楚天都市报7月11日讯(采访人员邹浩 通讯员向正鹏)燃料电池清洁无污染 , 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 , 无奈电解质电导性太低 , 制约行业发展 。 现在 , 这一瓶颈有望被打破 。 7月10日 , 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刊发了题为《电场诱导异质界面金属态构建超质子传输》的原创新科研论文 , 首次通过利用半导体异质结界面的高电导性 , 为质子搭建快速迁移通道 。 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黄敏为共同第一作者 。
本文插图
据悉 , 这是湖大物电学院首次以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正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 标志着湖大在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 。 物电学院的汪宝元实验室提供了燃料电池性能的核查工作 , 其硕士研究生M. Akbar参与了具体实验工作 , 为该文章的作者之一 。
本文插图
黄敏
【行业互联网|《科学》杂志刊发湖大创新研究成果,燃料电池有望实现能源快速转化】黄敏副教授介绍 , 电解质导电率低 , 燃料电池能源转化效率就低 , 达不到使用条件 。 长期以来 , 科研人员试图利用离子导体结构掺杂的方式改善电导率 , 效果都不理想 。
本次研究独辟蹊径 , 在由半导体材料钴酸钠和氧化铈组成的的异质结上寻求突破 , 结合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 , 对该异质结电子性质和性能进行系统研究 , 得出了异质结界面具有金属态特性的结论 。 利用该特性 , 团队首次把质子局限在异质结界面 , 设计和构造出具有最低迁移势垒的超质子高速通道 , 在“夹缝”中为质子搭建了“高速公路” 。
在该研究中 , 实验成功地验证了理论和计算结果 , 异质结获得了极其优异的质子电导率 。 “相比于传统钇稳定二氧化锆电解质材料 , 异质结界面的电导率提升了1000倍 , 电池的性能输出能达到1000毫瓦每平方厘米 。 ”黄敏说 , 这项研究为燃料电池发展提供了突破性的助力 , 燃料电池有望实现能源的快速转化 。
推荐阅读
- 互联网|上线半年收获6700万用户,这款聚焦下沉用户的陌生人社交APP是怎么做到的?
- 互联网|5G商用一周年,华为云向互联网企业大抛绣球
- 互联网|中台产品经理实战(14):中台与SaaS、微服务关系
- 互联网|行业观察 | 你所不知道的5G消息
- 互联网|多名知名人物推特被黑,拜登奥巴马都“中招”,比尔盖茨也在其内
- 互联网|发放高利贷,还要窃取用户信息?这些金融APP在秀“道德底线”
- 互联网|东莞先知:数字智能,先觉“先知”
- 云计算|从互联网到AI崛起,上海能弯道超车吗?
- 行业互联网,5G|江苏有线顺利完成园区5G信号开通测试
- 行业互联网,AI人工智能|城市教育大脑以“ AI+ 大数据”为核心 , 引领教育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