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酒丨探源登州路:承载百年青啤文脉

半岛采访人员  张文艳
登州路,一条古老而有韵味的街道,百年青啤的文脉即发源于此 。
探源登州路,得从明朝讲起 。
|青岛与酒丨探源登州路:承载百年青啤文脉
文章图片

明朝万历年间,青岛河入海口的青岛村开放为海上贸易的青岛口 。据青岛文史专家鲁海先生称,青岛村至杨家村有一条崎岖小路,后来这条小道成了驿道,可一直通往即墨县城 。清朝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胶澳,修筑了四条可通行骡马车的官道,登州路便是其中的一条 。德占时期,这条路进行整修,命名为“米勒上尉街”,日占时期将其与东关街(今大学路)合并,称为巽町 。当时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以山东省登州府命名,定名为登州路 。登州路跨市北、市南两区,南起大学路,向北蜿蜒至松山路,折向东南,向东止于延安二路 。登州路被称为九曲八弯,却是旧时通往台东镇的主干道 。
在这条主干道上,有着不少学校和文人的踪影 。
登州路与松山路路口有座松山医院,它是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门牌号为登州路38号,这里曾是日本第三寻常小学,抗战胜利后作为山东大学校舍,后来成为青岛大学医学院校舍 。东边是青岛盲童学校,门牌号为登州路44号,这里原为毛奇兵营马厩和饲养人员宿舍 。学校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当时称为私立盲童学校 。同年9月改为公办,称为市立盲童学校 。
【|青岛与酒丨探源登州路:承载百年青啤文脉】上世纪30年代,著名文学翻译家、诗人孙大雨先生应梁实秋之邀,在山东大学外文系任教时就住在登州路,“在翻译莎士比亚剧作的方法上,孙大雨与梁实秋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梁实秋认为应该以散文体翻译,孙大雨认为应该以诗歌体翻译,两人互不相让,不欢而散”,鲁海先生说,不到一年后,孙大雨就离开了青岛 。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刚到青岛时也曾短暂在登州路居住过,因为房间太暗,不久就搬到了金口二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