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索尼自救( 二 )


业内评价 , 以电子产品起跑的索尼 , 在重新塑造品牌形象 , 将视频游戏、金融服务等业务与电子置于同等位置 。
值得注意的是 , 索尼将上市的索尼金融控股公司的持股比例从65%增至100% , 斥资4000亿日元实施公开收购 , 让其成为完全控股子公司 。
索尼2019年财报中可见金融业务的重要性 , 金融服务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2亿日元至13077亿日元 , 索尼集团总销售收入为82599亿日元 , 占比15.8%;而另一面 , 游戏及网络服务业务、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则出现了下滑 。 特别是2020年的疫情 , 对于索尼的挑战颇大 , 面临工厂停工、供应链中断、需求疲软等难题 , 索尼第四季度净利润由上年同期的878.6亿日元至126.4亿日元 , 同比下降86% 。
索尼PS5亮相后 , 国内A股盘面“云游戏”概念再度大涨 。 而进入5G时代 , 云游戏成为5G消费端首个落地应用 , 其发展与布局成为业界热点 , 游戏厂商也在这方面积极备战 。
根据腾讯研究院统计 , 截至2019年 , 全球布局云游戏的厂商已达152家 , 其中仅50%在北美 , 14.5%位于中国 。 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 , 中国云游戏用户规模2020年将达到68亿元 , 并在2023年增至986亿元 。
云游戏的火爆 , 让业内有一种声音 , PS5可能会是索尼最后一代实体游戏主机 。 多位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云游戏是未来的趋势 , 但也不能过早预言 , 其会替代主机游戏或者手机加载游戏 。
“云游戏至少要经过5至10年的发展 , 才能形成市场规模 , ”廖旭华说 。
之所以国内云游戏概念火爆 , 廖旭华表示 , 因为经过2018年 , 游戏公司整体的估值水平不太合理 , 是需要借助这样一个概念 , 把估值推到一个股东比较能够接受的程度 。
索尼发展云游戏业务多年 , 但没有作为重点业务 。 而相对来讲谷歌的姿态更为高调 , 以及微软、英伟达、亚马逊等在云游戏市场动作频繁 。
“索尼现阶段的主要游戏营收还是来自于主机 , 而且云游戏一直标榜的点 , 就是要颠覆主机 , 这对于索尼来讲是矛盾的 。 ”廖旭华称 , 现在做的比较好的厂商谷歌 , 其用户量也不大 , 而且收费较高 , 现在不时还会有一些促销活动 , 也是属于市场推广的阶段 。
令人意外的是 , 今年5月16日 , 索尼与微软宣布达成战略合作 , 共同开发基于云计算的游戏服务和人工智能技术 , 索尼将在自己的游戏中使用MicrosoftAzure和内容串流服务 。 这在张旭看来很合理 , 索尼和微软结合 , 索尼缺数据中心 , 微软也需要更大的市场覆盖 。
今年4月 , 索尼以4亿美元战略投资B站 , 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 , 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辰哥 , “特别是在动画和移动领域 。 ”廖旭华称 , 索尼对新市场的关注度和对拓展业务的欲望还是挺大的 , 索尼一直在关注研究中国的游戏市场 , 并且是直接向日本公司汇报的 。
金融变宠儿
谈到索尼的明星产品 , 上海证券首席投资顾问付少琪一下就回想到Walkman随身听 , 包括旅行时用的数码相机和特丽珑电视机等经典产品 , 索尼在技术层面一直先行 , 成为带领者 。
而这时期的索尼在电子消费领域的地位是风光无两 , 乔布斯也曾是索尼的粉丝 , 时任索尼社长的盛田昭夫曾经送给乔布斯一部Walkman 。
“但自苹果手机跨行打败了数码相机 , 同时中国彩电业的崛起 , 造成进口电视销量下滑 , 索尼在这些行业一点点丢掉了优势 。 ”在付少琪看来 , 现在的索尼想突围、东山再起 , 需要再在某一种大众型产品做出爆款才行 。
纵观2019财年 , 索尼面对诸多困难和突发疫情的外部环境 , 但影像及传感解决方案业务、电子产品及解决方案业务、影视业务、音乐业务以及金融服务业务都实现了营业利润的同比增长 。
索尼的“订阅制”推行顺利 , PSPlus服务订阅量保持稳定 。 据索尼在公司战略上公布数据显示 , PlayStationNow的付费订阅用户已达220万 , 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截至3月底 , 索尼的在线游戏服务PlayStationPlus用户数达到了4150万 ,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500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