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忆室|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是孤独还是自由?,30年前的“丁克夫妻”

每一个婴儿的诞生 , 都是一个家庭的剧变 。 有的人渴望家庭美满和睦;而另外一部分人却选择不去孕育后代 , 而是相信自己的人生应该全然由自己主宰 , 无拘无束 。
遥想“丁克”这一概念从上世纪80年代刚刚由西方传入中国 , 便受到不少知识分子的追捧 , 经过30年岁月 。 如今这一批当年的时代弄潮儿也已迈入中年 , 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孩子升学就业的烦恼 , 却也少了亲子间的乐趣与羁绊 。
他们或许坚持自己的兴趣与圈子 , 但婚姻中淡了些责任与牵挂 。 今天 , 让我们走进“丁克”家庭的世界 , 步入晚年的他们 , 究竟是孤独还是自由?
历史回忆室|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是孤独还是自由?,30年前的“丁克夫妻”
文章图片
丁克家庭的两种声音
【历史回忆室|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是孤独还是自由?,30年前的“丁克夫妻”】上世纪八十年代选择丁克的家庭不在少数 。
北京的陈女士就从来不觉得后悔 。 婚龄29年的她认为没有孩子的人生反而多了更多可能 , 像小女生那样追星购物、像年轻人那样环游世界、像学生那样不停接触新事物、像新婚恋人那样和丈夫制造浪漫 。
当被问到养老问题时 , 她满不在乎地表示等自己老了 , 自然有养老的办法 , 现在自己风华正茂 , 无比年轻 , 何必让未来的烦恼困扰自己?
如今陈女士婚姻美满 , 夫妻双方都有自己的兴趣圈子 , 有不错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基础 , 可以算得上是安康美满 。
与她相反 , 刘女士人到中年却活在每日固定的步调里扼腕叹息 , 感概没有后代的遗憾 。 她表示 , 自己选择丁克时也曾幻想一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
历史回忆室|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是孤独还是自由?,30年前的“丁克夫妻”
文章图片
但是面对亲戚长辈的闲言碎语、面对身边同事朋友儿孙满堂的家庭、面对没有烟火气的家、没有上升空间的职业 , 有时也会唏嘘 , 思考这个选择是否值得?
没有见证孩子成长的机会 , 却仍然有焦头烂额的工作、泰山压顶的房贷 。
生活在北京这座冷酷快速的城市里 , 刘女士和丈夫每日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地工作 , 回家后交流甚少 , 但还要共同承担不少负债和责任 。 这样的生活实在普通甚至无味 。
一念丁克 , 此生不同
可见 , 并不是选择了丁克就是选择了幸福 。
在选择前 , 他们只看到了孩子高昂的早教费、择校费 , 只看到了照顾孩子的含辛茹苦麻烦不断 , 只是在幻想没有小孩的束缚 , 夫妻俩的足迹可以从兵马俑到南极洲 。
历史回忆室|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是孤独还是自由?,30年前的“丁克夫妻”
文章图片
不喜欢小孩、经济不允许、或者生育障碍都是夫妻选择丁克的主要原因 。
选择后 , 有的人的确延长了自己的青春 , 周末和朋友打球喝茶 , 逛街娱乐 , 不用带着孩子马不停蹄 , 在烈阳下大汗淋漓辗转于补习班和兴趣班;
这些人虽然被家中长辈指责 , 被身旁亲友议论 , 但也确实免遭毛头小子的哭闹 , 不用对学校老师察言观色溜须拍马;
这些人不用使出浑身解数把一辈子工资搭进学区房 , 不用挤破了脑袋去抢学校的指标 , 不用担心孩子成长中的健康问题 , 心理障碍等等等等 。
这些人失去了抚育子女的体验 , 但收获了更不设限、更轻松的人生 。
似乎丁克真的其乐无穷 。 但是也有一部分选择了丁克的人 , 他们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 。 他们被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压力笼罩着 , 父母的冷眼 , 领导的压榨 , 政策的歧视……
历史回忆室|如今步入晚年的他们,是孤独还是自由?,30年前的“丁克夫妻”
文章图片
人到中年 , 健康问题、养老问题接踵而至 , 看着身边朋友曾经呱呱坠地咿呀学语的稚子渐渐长大 , 年幼的能体贴父母洗脚捏肩或者多才多艺引众人赞叹 , 年长的能潜心修学出国深造或者工作体面日进斗金 , 他们心里何尝不是一片悲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