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北京联盟_原题是: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中文|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中文|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写本《王勃集》佚篇残卷 (局部) 金程宇供图
中文|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供图
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 , 中国古籍自古代即已流播海外 , 对汉文化圈各国影响深远 。虽然其体量巨大 , 但历经战乱 , 尤其是近代以来 , 大量中国古籍因各种原因散佚流失海外 , 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和孤本 。近年来 ,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 国家层面以及学术、出版、收藏界的日益重视 , 大量流播海外的中文古籍正以数字化、影印出版、购买等形式“回家” 。
摸清底数 , 增进了解
尽管各国汉学家对收藏于世界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个人藏家手中的中文古籍进行了一定整理研究 , 但保存在海外的中国古籍到底有多少?都在哪里?有哪些珍稀资料?至今并不清楚 。
中国古籍流播海外 , 古已有之 。“以成书于9世纪后期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所著录的1579部古籍而言 , 相当于同时期中国所存典籍的1/2 , 数量颇为惊人 。朝鲜半岛也保存了大量中国典籍 , 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记载:‘宣和间奉使高丽者 , 其国异书甚富 , 自先秦以后 , 晋唐隋梁之书皆有之 , 不知几千家、几千集 。’”南京大学教授金程宇介绍说 。漫长的古籍流播过程 , 更增加了我们了解域外中文古籍存藏情况的难度 , 进行初步的摸底排查十分必要 。
2015年 , 中华书局联合海外30多家存藏单位普查馆藏中文古籍并编纂书目的古籍整理出版项目“海外中文古籍总目”正式启动 , 成为“十三五”期间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点之一 。通过与海外出版机构和汉学家的深入合作 , 截至今年6月 , “海外中文古籍总目”项目共出版《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文古籍目录》等海外古籍目录9种 , 涉及藏书机构14家 。其中的新发现 , 充分说明了这项工作的价值 。
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中国古籍收藏在全英首屈一指 , 特别是在古代地图、航海图等地理文献的收藏上独树一帜 。2016年3月 , 时任该馆中文部主管的何大伟向专程到此参观拜访的中华书局工作人员介绍了两本馆藏中文古籍——《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 。“他们发现 , 《顺风相送》中有一段文字证明了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使用钓鱼岛(书中称为“钓鱼屿”)的历史 , 《指南正法》也记录了钓鱼岛的有关情况 。经过研究 , 这两部明代末期的手稿孤本 , 是现存最早的能够证明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直接证据 。”中华书局文献影印编辑部编辑张昊介绍说 。随后不久 , 两书在中华书局影印出版 , 并编入相关古籍目录中 。
影印出版 , 嘉惠学林
影印出版可以将唯一的文献资料转化为更多的影印图书 , 为世界各地研究者提供便利 , 是海外中文古籍回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是海外中文文献收藏重镇 , 该馆专家郑炯文、沈津等人一直积极推动馆藏资源开放利用 。上世纪90年代末起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即与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 , 影印出版馆藏中文古籍 , 至今已形成包括《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在内的“哈佛燕京图书馆文献丛刊”系列丛书20余种 , 约1000册 , 数百种国内稀见或缺藏的珍贵古籍文献以影印形式回流国内 。
2014年 ,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徐永明第三次来到哈佛访学 。“在拜访哈佛燕京图书馆郑炯文馆长的时候 , 他问我是否有意根据自己的专业挑选有价值的馆藏古籍出版 。我听后欣然答应 , 当时就向他建议编纂明清别集丛刊和明清总集丛刊 , 并得到他的允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