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馆|20多年前修建的这座史馆,翻建后因何吸引了更多官兵( 三 )
现在 , 2个等比例的模型呈双人协同射击的造型 , 墙壁上是敌机被击落的画面 。这些 , 共同组成了板桥集战役还原模型 。
针对年轻官兵的喜好 , 杨晓栋为史馆设计了3个风格各异的标识 , 并制作成印章和书签 。“参观结束时 , 安排工作人员给参观者赠送书签和盖印章 。”杨晓栋说 , 战士们最喜欢在迷彩帽里印一枚印章 。
“从一枚印章到记住一次参观 , 再从一次参观到记住一个故事、一种精神 。”杨晓栋说 。
不仅是记录历史、承载荣誉 , 更重要的是教育官兵、影响官兵
去年新馆装修前 , 入伍16年的老班长张胜利前来帮忙搬挪文物 。他环顾史馆感慨:“在新兵的时候来过一次 , 之后就再没来过了 。”
年底前要退伍 , 张胜利对陈萌说出了一个心愿:“走之前想再来史馆看看 。”
陈萌意识到 , 这或许是大部分老兵共同的愿望 。于是 , 在准备工作并不完善的情况下 , 新史馆对即将退伍的老兵提前开放 。
张胜利成为第一批参观者 。看着新建的史馆 , 张班长眼角闪过一丝泪光:“这一别 ,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回来!”
“以前的史馆 , 基本上体现的是存史的作用 。”陈萌说 , 新时代的史馆不仅是记录历史、承载荣誉 , 更重要的是教育官兵、影响官兵 。
特战文化展厅是“雪枫史馆”布设的新展厅 。里面记录了世界特种部队的发展、特种作战经典战例以及各国特种部队的介绍 。
“我旅转型特战仅20多年 , 与一些军事强国的特种部队相比 , 我们还很年轻 。”魏政委说 , 在史馆最后的板块放上这部分内容 , 目的就是给官兵们确定一个目标 。
除了定目标 , 让史馆由“参观场所”变为“教学场所” , 也是一种教育官兵的方式 。
在特战文化展厅 , 有一个可以容纳一个连队组织现场教学的空间 。“听过解说员的讲解后 , 官兵们紧接着沉浸在史馆环境中上课 。”陈萌介绍 , 他们会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 , 进行相应的场所布设 。
现在 , 几乎每周都会有连队预约 , 来史馆上教育课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特战八连官兵结合连队纪念日 , 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 。
在历史荣誉展厅的后半部分 , “雪枫旅七张名片”板块对该旅历史进行了简短总结 。其中 , “百战旅”的名片非常醒目 。
“我旅在历史上经历过的较大战斗共106次 。但除了几次著名的战斗外 , 大部分战斗都不为人知 。”陈萌说 , 他们将战斗名称按照日期填写 , 印制成一款独特的“光辉战史”台历 , 每个班排发放一本 , 提醒官兵记住在“历史上的今天”曾有前辈打响过的战斗 。
一次官兵恳谈会上 , 一名基层战士提出建议:希望能带父母参观旅史馆 。随后“雪枫史馆”发出公告:节假日期间定时向来队家属开放 。
看到公告后 , 三级军士长冯志强带着爱人和2个孩子来到了史馆 。
冯志强是旅里的伞降教员 , 多次参加过大型比武 。在展示旅队近年来所执行的大项任务展板前 , 冯志强指着一张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时拍摄的照片 , 骄傲地向家属介绍:“我就是在这次行动中立功的!”
新史馆还增设了一处烈士祭奠区 。从1939年1月至2015年7月 , 一共有134名烈士的姓名、年龄、牺牲时间及地点等内容均被记录在《烈士名册》里 。墙壁上 , “革命英雄永垂不朽”8个大字异常醒目 。
3月18日 , 历史上该旅曾有两个连队在这一天经历了残酷的战斗 。今年的这一天 , 两个连队的官兵一起来到“雪枫史馆”进行祭奠 。
官兵们手持白色菊花 , 依次走到祭奠台前 , 献花、脱帽、敬礼 。“通过祭奠仪式 , 让官兵们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特训三连指导员李柏林说 。
史馆焕发新颜之后 , 探索还在继续
推荐阅读
- 部队|尽管没找到22年前那支救援部队,但“不是那些人,还是那样的兵”
- 塞尔维亚|美国拼命阻挠欧洲巴铁倒向中国,害怕20年前悲剧上演
- 维和部队|我赴黎维和部队完成“蓝线”观察哨修建任务
- 伽马射线|4.5亿年前的地球,体验了它的“致命”一击,物种纷纷被淘汰!
- 老张|老兵故事|保障兵老张,20年前曾是一名主发射号手
- 装备|是陈列史馆还是驰骋沙场?“英雄车”从阅兵场驶向演训场
- 英雄车是陈列史馆还是驰骋沙场?“英雄车”从阅兵场驶向演训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