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甘肃岷县:药乡焕发新活力


【中药材|甘肃岷县:药乡焕发新活力】“岷县脱贫有‘三宝’ , 药材蜂蜜鼠尾草”——这句在甘肃岷县广为流传的顺口溜 , 是当地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 。
近年来 ,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 , 岷县聚焦“标准化种植、精深化加工、品牌化营销”三大关键环节 , 构建起全产业链中药材产业体系 。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之际 , 岷县正深入探索道地药材主产区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的新途径 , 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
从散种到绿色“订单种植”
初夏时节 , 走进岷县的田间地头 , 当归、大黄、黄芪等中药材长势喜人 。 今年52岁的岷县麻子川镇吴纳村村民徐改新正忙着给黄芪放苗 , 如果价格好 , 一亩地可以有4000元到5000元的收入 。
靠着这5亩地药材 , 她不仅供儿子读了大学 , 还享受政策修起新房 , 过上了好日子 。
“以前主要种粮食 , 中药材是附带着种 。 现在 , 重点种中药材 , 几乎不种粮食了!”吴纳村党支部书记王海龙说 , 吴纳村种植中药材起步早 , 为鼓励种植 , 2008年 , 村里就开始普及当归熟地育苗 , 由一名党员带动四五户村民一起育苗、种植 , 不断扩大药材种植面积 。 如今 , 吴纳村324户村民家家户户三分之一的地都种上了中药材 , 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 。
“目前 , 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 , 基本达到贫困人口人均一亩中药材的水平 。 中药材收入占贫困户收入的60% , 在中药材主产区 , 这一比例能达到80%至90% 。 ”岷县扶贫办党组成员杨虎胜说 , 岷县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 , 境内有283种中药材 , 如今发展成为以当归、黄芪、党参为主的中药材产业 , 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 。
岷县中药材不仅种得多 , 而且全域推进绿色标准化种植 , 让贫困户增加了不少收益 。
“我们合作社统一购买生物化肥、农药 , 发放给种植户 , 在翻地时就指导他们提前消杀 , 并进行科学轮作 。 ”岷县茶埠镇大竜村村委会主任、益农中药材种植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邱富文说 , 他们从田间地头就开始抓标准化绿色种植 , 确保种植的中药材“量质并重” , 通过全面推行药草轮作倒茬等传统技术、积极推广有机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强化农药管控等有效措施 , 全面提升了药材质量 , 确保道地药材优质、绿色、无污染 , 符合安全标准 。
如今 , 当归、黄芪、党参标准化绿色种植技术规范得到了全面推行 , 中药材标准化绿色种植面积达到中药材种植面积的80%以上 , 切实维护岷归等道地药材优良品质 , 着力打造优质优价的市场格局 。
岷县突出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耕作、产业化经营、信息化追溯、订单化销售机制 , 在麻子川、寺沟镇26个村建设2万亩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 , 在蒲麻、申都、闾井建设万亩当归标准化示范区;在18个乡镇建设23个500亩以上集中连片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 , 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企业、合作社达到41个 。
目前 , 岷县有9家企业、31家合作社建立集中连片标准化绿色种植基地31个1.5万亩 , 参与农户4252户 , 其中贫困户1667户 , 按照不低于5%的收购价格签订订单4252份 , 为实现中药材绿色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
下一步 , 岷县将继续加强岷归、黄芪、党参等道地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 , 规范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合作联社 , 积极推广有机、良好农业规范等认证手段 , 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 , 推动道地中药材种植绿色发展 。
“合作社+”提升产业化水平
“去年我种的药材卖了2万元 , 在合作社打工还收入3万元!”岷县茶埠镇大竜村贫困户陈金芳说 , 以前4亩地的药材卖不上1万元 , 价格不好就在家里积压着 , 要时时操心 , 如今情况大不一样了 。
走进岷县益农中药材种植购销农民专业合作社 , 工人们正在分别进行黄芪切片、晾晒作业 , 车间里处处弥漫着药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