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千|新中国首任飞机总设计师黄志千:他为天空而生又在天空陨落

黄志千:新中国首任飞机总设计师
■云 川
黄志千|新中国首任飞机总设计师黄志千:他为天空而生又在天空陨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歼-8战机 。资料照片
今年7月5日 , 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第二代歼击机——歼-8成功首飞51周年的纪念日 。51年前的这一天 , 歼-8腾空而起翱翔蓝天 , 战机用呼啸声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有了自主研发的高空高速战机 。
这一飞 , 让共和国自此有了生命力强大的种子战斗机——歼-8战机由此衍生出多个型号 , 以庞大的家族守卫着祖国的长空 。
我们将镜头投向国之重器的背后 , 歼-8总设计师黄志千走进人们的视野里 。在他51年短暂的生命里 , 黄志千在我国航空领域做了诸多开创性工作:参与组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室 , 培养出第一代飞机设计团队 , 主导设计第一架自主战机歼教-1……在歼-8之前 , 国产战机设计负责人均无总设计师头衔 , 黄志千被誉为新中国首任飞机总设计师 。
“他们重视的是航空工业之创建 , 而非个人问题 。回顾当年 , 他们报国有心 , 而无利己之念……”黄志千爱人的评价 , 是这位航空巨匠一生的追求 。他开启了我国自主设计飞机的先河 , 扛起歼教-1、初教-6、强-5和歼-8等多型战机研制重任;他倾尽毕生精力培养人才 , 探索形成的飞机设计理念 , 奠定了我国飞机设计基础 。
歼教-1的技术难度在我国当时的航空工业史无前例
黄志千 , 出生在长江边上的淮阴小城 。他取名“志千” , 顾名思义就是“志在千里” 。少年时期的黄志千 , 凭借过人的勤奋 , 自学考入上海交大机械系 。
学生时代的黄志千 , 就不同于常人 。他的大学同学、航天专家王子仁回忆说:“志千性格内向、寡言谈 , 因络腮胡很密 , 面目虎虎然 , 同学们亲切地称他‘黄老虎’ 。”
沉默寡言的背后 , 是他对事业特有的专注与细致 。别人要反复修改的机械设计图纸 , 他往往一次就能制作成型 。
留学英国时 , 黄志千抓住难得的机会 , 刻苦学习航空设计技术 。当时 , 英方禁止中方人员进入设计部门 , 还封锁了核心技术资料 。但优秀的黄志千被英方破例选中 , 负责机身后部结构设计 。
1947年 , 英国伦敦郊外 , 一架“流星”喷气式战机灵巧地在云朵中穿梭 , 最高飞行速度达到975公里/小时 , 创造了飞机飞行速度的世界纪录 。看着自己参与设计的飞机试飞成功 , 黄志千心中有了新的希望:有朝一日中国也能制造出喷气式飞机 。
新中国成立后 , 黄志千回到祖国 , 担任航空工业局飞机设计组组长 。
不久 , 他便主动提出 , 离开北京到东北 , 设计制造我国第一型喷气式战机——歼教-1 。
当时 , 新中国的飞机设计制造业几乎是一张白纸 。为数不多的设计人员 , 见过喷气式飞机的人屈指可数 。缺少技术资料 , 技术人员就从科研院所借来外文资料 , 边翻译边学习;缺少试验设备 , 他们就自己动手 , 焊接加工 。
“图纸是工程的基础 , 一定要严格遵守制图规定 , 练好基本功……”飞机结构强度专家冯钟越回忆说 , 黄志千对待工作异常严谨 , 培养年轻人耐心细致 , 经常一边帮着修改设计问题 , 一边给大家示范讲解 。
当时 , 歼教-1设计图纸多达上万张 。为了确保上百人设计的图纸协调一致 , 黄志千通宵达旦地审核把关 。为了尽快让年轻人练好基本功 , 黄志千会在图纸上进行详细地修改和批注 , 便于设计人员及时发现图纸问题、提高设计图纸的能力 。
在飞机设计过程中 , 设计人员发现新机型常常出现颤振问题 。当时 , 正值东北的冬天 , 风比钢硬、钢比风冷 。但是 , 团队上下攻克难关的意志坚如磐石 。在多数东北人选择“猫冬”的时候 , 黄志千带领设计人员拖着木质战机模型 , 顶风冒雪跑到城市郊外 , 进行风洞试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