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30年,乡村将成为奢侈品

三十年之后 , 乡村将是未来中国人的奢侈品 , 中国乡村正如今天的城市让人们向往 , 城市将会成为问题与破坏的代名词 , 这就是我的预言 。中国的历史总有一些规律性 , 也如老子所说“孔德之容 , 惟道是从” 。 后30年的中国与今天的中国一定有极大的差异性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预言 , 会发生那些变化? 笔者以为就如下这样的中国:1、空心村为中国乡村带来希望中国乡村逐步变成空心村 , 外出上学、务工 , 年轻人和文化人流向城市 。 不少学者与城市人批评政府剥削了农村的资源 , 不!正好相反 , 让农民回村是在剥夺农民的希望 , 农民70%的收入来自城市 。三十年后 , 再回到乡村土地上的主人不是曾经走出去的农民 , 而是从城市奔向农村的大学生和工人 。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再没有像今天分得如此清楚 , “农民”这个名词会逐步被人们淡忘 , “三农问题”不复存在 。城镇化在不到20年时间内 , 会促成乡村20%的耕地转化 , 空心村会转移 , 都市有钱人住进了乡村 , 城市核心区将会成为“空心城” , 交通、污染、地质灾难、人的物欲会让人们失去理智失去道德 , 三十年后“空心城”将取代“空心村” 。2、农村会变成新的人类家园30年后 , 种田是最好的一种生活方式 。 30万人以下的城市会变成首选之地 , 3-5万人的小城镇将是人们最向往的地方 。 中国完全进入老龄化时代 。 随着高速、地铁、交通、互联网、物流网的异军突起 , 传统生活方式将逐步消失 , 就像固定电话与信件还有电报 , 自然进入了博物馆 。中国社会福利和税收改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 让三十年后的农村人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人 , 把农民引入城市;富人住在乡村 , 成为新农民 , 农民又成为工人 。城市有工厂、有市场 , 是警察与小偷共存的地方;农村是家园、是生活和享受的地方 。 富裕起来的城市人一经跨入乡村 , 他们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 , 人与人的关系 , 道德与自治之间的关系 , 城市人会明白生活价值 。3、村长比市长更有荣誉感30年后 , 乡村不再是5000到8000亩地的范围 , 村依然在 , 可能有很多改为庄园与农场 , 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 。 庄园的面积可能在5公顷到15公顷之间 , 村里居住的绝大多数是有文化有钱的市民 , 他们都在村干部领导下 。农村户口可能会用10~30万元才能买到 , 村里有土地、户口、河流、林地等珍贵资源 , 就业岗位不够 , 城市环境进一步恶化 。 约有2.5~3亿农民涌入城市 , 不少城市系统处于崩溃状态 , 社会二元结构问题重新提上议事日程 。那时 , 城市生活指数比农村差3~4倍 , 中国正式步入“农民问题”转入“城市问题”的时代 。4、中国传统建筑全面取代欧式建筑中国元素开始蔓延西方 。 从2006年到2036年农民房子还要经过2.5次重建 , 可是一次比一次建得更能恢复本土文化 , 这种文化会在2026年左右盛行 , 建筑风格以唐宋为主体 , 建筑材料会做得极为精致 , 超过今天的罗马柱、歌德墙 。只要农民觉悟 , 富裕了 , 这就是中国步入强大的开始 。 2030年前后 , 开始提出保护时代的文化与建筑 , 我们主要工作之一 , 就是要保护这个时代的建筑记忆 。5、一产(农业)时代的到来30年后 , 是中国5000年文明史以来最重要的历史时期 , 农业进入生态与科技、自然与工业化融为一体的“一产时代的到来” , 传统的农耕用具在20年中就基本用不上了 。农耕文明的消灭由科学技术来决定 , 工业化生产方式与百分之百的商品化生活方式 , 让绝大多数农村开始迅速进入到乡村城市状态 , 中国政府的新农村建设更是依照城市化的理念推进 , 推动着农民并不太欢迎的新农村 , 这从本质上改变了中国农民 , 同时也终结了城市时代的命运 。6、女人将退出半边天安居乐业、相夫教子、男耕女织这是中国的儒教文化 , 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 男主外女主内 , 这本身就不是什么看不起妇女 , 而是重新认定女人的价值 , 女人在这个世界的位置 。如果这个价值错了 , 社会就乱了 , 因为女人是一个社会与家庭的母亲 , 女人是一个社会的稳定与平稳的轴心 , 一个家没有女人就不成家 , 没有了女人就失去了凝聚力 , 孩子没有了母亲就是天下最不幸的事 , 丈夫没有了女人其事业与灵魂就失去了90% 。7、“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从人的基本要求来看 , “食” , 在田园乡村绝对重要 , 蔬菜基本是有机蔬菜 , 又开始从有机蔬菜追求本地和原种食品 。 “住” , 目前建房 , 住所是彻底依人们的要求为原则 , 三十年后 , 开始从内心世界关注土壤 , 开始把土壤与树木视为自己的孩子 , 把它们看成有生命的物质 。而真正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 那是50年后的事了 。 那时的“住” , 追求的不仅是室内的舒适度 , 而是开始强调室内外的环境 , 人与人之间的道德 , 住房与自然间的和谐 , 由“以人为本”改为“以自然为本” 。乡村环境会成为城市人追求的主流目标 , 房地产也开始转向广阔的乡村市场 。 “行” , 行与路是一体的 。 目前的城市在最初规划时 , 并不是现在的规模 , 城市是带着沉重的压力在被动发展 。 满大街的人 , 是城市发展没有预料到的 , “行”成为所有人很不满意的问题之一 。城市的路在修修补补中发展 , 乡村的路因为每个小城市均为3~5万人 , 道路呈现放射状的 , 小城市不是在水泥钢筋之中 , 而是在林中、水塘边、在小山坡 , 这里的路是景是田是人文环境 , 农村不再是汽车 , 可能是自行车、摩托车(太阳能)盛行 , 很多路又把水泥给改成砂石路和泥路 。来源:北京绿十字=========================================================================在过去 , 农业总是备受年轻人和投资商的冷落 , 许多农村户口的人都想挤破头到大城市享受福利优待 , 然而现在国家对农业越发重视、对农民的补贴也不断加大 , 出台了不少利好农民的政策 , 久而久之 , 农村户口也就越来越值钱 。 此外 , 随着政府出台越来越多的扶持政策 , 未来农业能否带来超越房地产业的致富机会呢?国务院释放重大利好近日 , 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通知》 , 提出了十条具体政策措施 , 对农民释放了重大利好信息!具体包括:将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 逐步完善并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免学杂费和普惠性学前教育的政策;加快落实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和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快实施统一规范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支持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中的失业人员进行失业登记 , 并享受职业指导、介绍、培训及技能鉴定等公共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在根据户籍人口测算分配均衡性转移支付的基础上 , 充分考虑向持有居住证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需求;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考虑持有居住证人口因素;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加大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支持力度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等 。保地权、稳就业、有社保 , 这些一个都不能少 。 也就是说 , 农村户口迁移到城市后 , 不仅可以享受城市的教育资源、医疗保障、就业机制等公共服务 , 还可以同时保留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 , 依然享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 。 要知道当今社会什么资产最值钱 , 除了土地还是土地!农民动不动家里就有十几亩地 , 这就等于每天在家里“北京瘫”就能有足够的收入 , 成为“壕”是指日可待的!农村户口“含金量”上涨国务院为何要给农村户口这么大的红利呢?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升缓慢的背后 , 存在一定的“逆城镇化”现象 。大多数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不再迁户口了 , 一部分常年生活在城市的农村户口人员 , 已经完全具备落户城市的条件 , 却还是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 。之所以常住城市的农民落户意愿不高 , 一方面缘于农村户口所附带的利益 , 城乡二元制结构下 , 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 , 农民有宅基地和农田、山林等的承包权 , 甚至随着近年政策的倾斜 , 农村户口在养老、医疗方面也有所优待;另一方面 , 此前城市居民所具备的优势 , 诸如教育、医疗、购房 , 农村户口人员只要与城市居民参与同等工作即可获得 , 吸引力大减 。这些人要暴富了!众所周知 , 房地产业是中国诞生亿万富豪最多的行业 。 中国房地产业在改革开放后起步于深圳、珠海的特区建设 , 从那时候起 , 全国各地相继冒出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 。 而从1993年开始 , 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十年冷静期 。 也就在这十年中 , 涌现出万科、恒大、碧桂园等行业超级战舰 , 行业资源不断集中 , 市场逐步规范 。房地产行业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后产生大量富豪 , 印证了一个结论:任何行业其结构体由“分散”走向“集中” , 都会产生超额利润和暴富机会!农业 , 似乎也在经历着房地产行业由“分散”向“集中”转变的过程 。 中国的农业似乎正在走一条路:自给自足小量供应(分散)→大耕户/合作社(相对集中)→农场主(集中)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出台各种利好农业、农民的政策背景下 , 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农业领域 , 新农业蕴含着巨大潜力 , 是一块值得投资者期待的领域 。 而正在进行的农业产业大整合 , 或许可以看作是房地产业的“前十年” , 经过大整合后 , 也许未来最赚钱的行业不是做房地产 , 而是做“农民”呢?来源:乡村振兴战略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