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文艺|民协 | 来听文艺家们聊聊清新故事( 七 )


村民得知此事后 , 互相传阅 , 议论纷纷 , 有人建议请风水大师回来指点迷津 。 风水大师到了井塘前后观看了好天半 。 看不出有什么破绽 。 正在一筹莫展发愁之际 , 看见村边一班小朋友从元岗山坳处向这边走来 , 一阵喧哗 , 好不热闹 , 风水大师一眼看去 , 不觉心头一亮 , 一拍大腿 , 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有了 , 就在刚才孩子们冲下山坳处建一门楼 , 一来挡过此坳风煞 , 二来将门楼改称为通衢 , 办法就解决了 。 ”于是 , 风水大师吩咐“三塘”长老 , 召集众人来开会 , 讨论在元岗出口处建一个“井塘通衢”门楼的决定 。
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 聆听了风水大师有关对井塘风水的一番论述 。 大家连连点头称是 , 最后统一意见 , 确定采纳风水大师的方案 。 一个月后 , “井塘通衢”落成典礼 。 门楼建设期间 , 乡亲们又围绕一个棘手的问题展开了较为长时间的讨论 。 门楼的对联该怎样写?写什么内容?请谁来写好?于是 , 有人建议邀请滨江地区较有名气的文人墨客聚集到元岗来 , 由滨江十二位秀才 , 各人写一副对联 , 然后择优录取 。 通过精选 , 最后决定取用龙颈乡水东村白兆尼写的“井塘通衢”对联 , 用两块大理石将对联凿上去 , 作为门楼对联 。 白兆尼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合万井以作屏藩远挹鹰尖峰秀丽 , 汉井塘而开保障近临鱼嘴水潆洄 。 ”经大家一再点评 , 认为将“汉”字改写成个“接”字更妥当 。 于是 , “合万井以作屏藩远挹鹰尖峰秀丽 , 接井塘而开保障近临鱼嘴水潆洄 。 ”就这样门联已敲定 。 横额为“井塘通衢” 。
白兆尼是清朝时期龙颈水东村人 , 青年时留学于日本东京 ,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同清远榜眼朱汝珍重修民国版《清远县志》 。 除此此外 , 在那时候井塘还建有一个“通津衢” , 因建加油站时被拆掉 , 殊为可惜 。 现在的位于沙河路口的“井塘加油站”就是原来的井塘“通津衢”旧址 。
有道是:好事多磨 。 “井塘通衢”门楼建好后 , 如何安放门楼地卜(门槛) , 村民又开展了一场“口水战” 。 因为在光绪十九年兴建“井塘通衢”的时候 , 岐塘和罗塘两塘的人们提出一个要求 , “井塘通衢”的地卜(门槛)要平坦的 , 地卜(门槛)不能超出地面半寸 , 如果地卜(门槛)高出地面 , 我们岐塘、罗塘两塘的群众到禾云赶集经过“井塘通衢”是必经之道 , 每走一次都要抬起脚步经过 , 你们井塘人高我们一等 , 所以 , 地卜(门槛)不能稍有高出 , 必须是平坦的 , 这样才符合三塘人民的愿望 。
大家彼此尊重 , 平等和谐 , 井塘人采纳了大家的建议 , 就这样 , “井塘通衢”是平坦而不设地卜(门槛)的 。 由此可见 , 当时人们对风水布局是十分讲究的 , 从另一个角度说 , 岐塘、罗塘当时也有精通“风水易学”这一学说的高人 。 世事和人事就是这样精彩绝伦 , 大千世界可谓人才辈出 。
还有精彩的一幕 。 当时“三塘”的圩市是设在元岗鰔(敢)鱼嘴这一地方作为圩市的 , 这就是鰔鱼嘴 , 又叫元岗锣鼓滩头 , 也就是现在的沙河元岗煤站 。
那时候 , 岐塘、罗塘的人们又向当时的清远知县写了一道申请 , 提出“三塘的圩市要设在沙河圩上”的要求 , 这样“三塘”村民赶集都必须要过河才公平 , 县官觉得“言之有理” , 故此批准将原来设在锣鼓滩头的三塘圩市迁移到现在的沙河圩里 , 至今一直没有改动过 。
据载:当时井塘是这样划分的 。 所谓“三塘”就是:上井塘为五爱、坑尾;下井塘为元岗、井建、南鸦;岐塘为东社、南社、西社、桂湖;罗塘为板坑、新洲 。 新中国成立后 , 一九五三年上半年 , 建立乡级政权 , 划分为十九个区 , 一个区级镇 , 六个乡级镇 , 同249个乡 , 三塘属十六区:分别是东社、西社、北社、井建、建中、井塘、樟坑、桂湖(包括南社)、板坑、富罗、罗东、官田、新洲(包括湴坑) 。 新莲、沙河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