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惊慌失措的牛市
作者:赵建无论是幸福来的太突然(实际上中小、创业板早就开始了) , 还是挥之不去的韭菜焦虑情结和价值虚无主义 , 都不会太影响这一波趋势的形成、强化、失控 , 最后走向同样的结局 。 而这个开始和结局 , 在中国股市三十多年的历程里多次上演 , 只是在不断被人遗忘 。
核心观点:各种因子都在边际上向牛市的方向倾斜:香港国安法顺利通过 , 最大的外部不确定性之一被消解;人民币持续升值 , 各项宏观数据开始转正 , 北京疫情再次爆发但被快速控制 , 这消除了投资者对后续疫情防控能力的担忧 。 最为重要的是 , 前期投放的信贷形成了强大的购买力(尤其是城投类地方平台公司的加持) , 它们将在资本市场上对人民币资产进行新范式下的重定价 。 但正如所有债务型经济下的牛市 , 以大起大落的结局更像是一种宿命 。股市突然疯狂上涨 , 已经有好几个朋友带着惊慌失措的神情问我:牛市 , 真的来了吗?似乎小级别的疫情牛刚刚过去(2月) , 全球金融动荡才刚刚结束(3月) , A股便接连几天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 , 已经从技术上打开了一个牛市通道 。可以说 , 这次牛市就像龙卷风 , 来的猝不及防 , 大部分人还来不及上车 , 就已经涨的高不可攀 。 以至于出现了“踩踏式”抢筹的现象:7月6日 , 40余支ETF基金、80余支分级B基金涨停 , 新发行的基金一抢而空 , 竟然逼得基金公司接连发布风险提示 。图1.2010-2020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发行规模(亿元)
3月股市大跌的时候 , 人们惊慌失措;现在股市疯涨的时候 , 人们仍然惊慌失措 。 后疫情时代的资本市场 , 无论涨跌 , 投资者似乎都像是”惊弓之鸟“ 。 一个交易盘构成的市场 , 大抵如此 。这是好多年没有出现的“急牛”现象 。 这种恐慌式抢筹 , 让人想到年初疫情发生后人们纷纷争抢口罩 。 其实恐慌的心理大致是一样的:抢口罩是为了防止自己的身体染上新冠病毒 , 抢股票是为了防止自己的资产染上“通胀”病毒——在一个货币大放水的环境里 , 财富的仓储都需要一个“诺亚方舟” 。当市场上资产普遍在疯狂增值的时候 , 个人的资产没有变化或增幅很小 , 那么就意味着被另一种“通胀”毛掉 。 资产市场的通胀 , 与通常所指的商品市场的通胀一样 , 都是一种再分配现象 。 这种现象被称为:赚钱效应 。 但资产通胀的曲线往往是指数级的 , 以资产泡沫的形式出现 , 然后以惨烈的方式结束 。 资产泡沫的背后通常是债务的失控 。图2.2020年以来A股融资余额变动(亿元)
债务衍生出了货币 , 货币乘以流通速度后(与投资者热情高度相关)去追求有限的资产 。 这里面有一个根本性的矛盾——债务的繁衍是指数级的 , 于是债务形成的购买力(货币)也是指数级的 , 但是权益性资产的供给却是线性的(取决于社会财富的累积能力) , 这就往往导致权益性资产首先成为最稀缺的资产 , 成为资产荒的重灾区 。 再加上市场热情带来的换手率(资本市场的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 , 资本市场加速上涨的趋势就会被打开 。而趋势理论又告诉我们 , 趋势很难形成 , 需要二阶和一阶变化率的共振和正反馈机制的合成 。 但趋势一旦形成 , 又很难改变 , 它往往会自我强化直到引发外界环境的压力和结构反噬(比如监管变严和偿付危机) 。 于是首先二阶发生变化(一般人观察不到) , 然后一阶发生变化 , 最后水平值向另一个方向反转 , 形成整个反身性逻辑闭环 。这次牛市背后的基本动力已经一目了然:上半年为对冲疫情引发的经济下滑 , 所投放的信贷形成的购买力 , 最终在资本市场吹响了“集结号” 。 内在的理论基础有两个:一个是我一年前提出的”债务型经济“ , 由于资产收益率陷入停滞状态 , 经济的内在动力主要靠负债端驱动 , 这将导致资产定价陷入一个由资金面和心理面驱动的动力结构 。图3.全球债务水平VS全球债券收益率
推荐阅读
- 吴伟:目前点位仍属牛市启动初期
- 英美围剿华为?日媒:另一场争夺战早已开始
- 大牛市中,股票都涨,所有人都赚钱,那谁亏钱
- 犯罪|醉酒找代驾,却拉着代驾又喝了一场!随后的故事用标题真的很难叙述
- 案件侦办|“法官像长辈、老师当陪审员,像是一场家访!”这个法院的少年法庭有点不一样
- 情感|一场20年后的同学聚会,让我看清了人生的4个真相
- 中年|一场大雨让小区一栋房屋从上到下漏了个遍,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 青年|被打成外星人的乔安娜现在怎么样了,直言不会退役,还要再打一场
- 大唐帝国,死于气候变化:从公元741年的一场雪说起
- 大A会引发下一场骚乱吗?黄金原油的未来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