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明|陈小明:在特区这张白纸描绘蓝图

【陈小明|陈小明:在特区这张白纸描绘蓝图】人物档案:陈小明 , 揭西人 , 原汕头经济特区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 现为汕头市建研建筑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 汕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汕头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深基坑工程)论证专家” 。

口述时间:2020年7月3日上午
地点:汕头市格兰思达大厦
记录:许玉璇 依洁
导言:
从事了一辈子的建筑技术研究 , 陈小明养成了做事十分细致而严谨的作风 。 当我们聊起特区当年主要建筑物的建筑结构时 , 他怕我们听不明白 , 还现场画起了结构示意图给我们细讲 。 虽然事隔近40年 , 当时各座建筑物的结构细节和差别他依然记得清清楚楚 。 因为 , 那同时也是他的青春记忆 。
陈小明|陈小明:在特区这张白纸描绘蓝图
文章图片
陈小明一辈子从事建筑技术研究 。
1982年陈小明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毕业 , 8月份直接就来到了当时刚刚设立的汕头经济特区规划建设部工作 。 他说 , 当时的特区就像一张白纸 , 他和同年来到这里的五六名大学生一起 , 在这张白纸上设计建造了一座座高楼大厦 , 艰辛的过程如今已成为淡淡的记忆 , 而楼房却依然坚固地矗立在特区这片土地上 , 定格了当年这群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特区建设者勇于担当、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特区拓荒牛”精神 。
陈小明|陈小明:在特区这张白纸描绘蓝图
文章图片
1982年的毕业证书 。
口述:
活力青年 为特区画下全新蓝图
我于1982年8月来到汕头经济特区规划建设部工作 , 1983年下半年 , 汕头经济特区建筑设计室(1993年改名汕头经济特区建筑设计院 , 现为汕头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正式成立 , 办公地点在金谷园南面的郊区农科所办公楼 , 那是特区当时唯一的一座楼房 , 一共有三层 。 能在楼房办公已经是当时特区的最好待遇了 , 因为其它很多单位的办公地点都是用铁棚搭起来的临时设施 。
我们几位大学生中有4位不是汕头市区人 , 领导很关心我们的住宿问题 , 但特区的条件太差了 , 根本就没有专门可以居住的地方 , 最后决定让我们住在办公室里 。 办公室大概也就是三十多平方米 , 中间用布帘拉起来 , 布帘里面放了4张单人床 , 布帘外面放着办公桌 , 我们就这样日夜呆在这座办公楼里 , 洗漱在办公楼的公共卫生间 , 吃饭则在郊区农科所的食堂 。
那时进入特区需要检查身份 , 有工作证才能进入 , 我拿到的工作证是108号 , 也就是说 , 那时候在特区工作的人员才100来个人 , 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郊区农科所留下的工作人员 , 真正进入特区的“拓荒者”只有几十个人 。 晚上其他人都下班回家了 , 整个特区里只有我们4个大学生和少数值班人员 。 那时的特区是一片荒野 , 四周黑漆漆的 , 基本没有什么娱乐活动 , 唯一的娱乐是偶尔在下午下班后到附近水沟里捕鱼吃 。
我们把青春活力都用到了特区的建筑设计工作上 。 为了让特区尽快运作起来 , 我们的设计任务很重 , 特区这张“白纸”急需我们画下全新的蓝图 。
精打细算 为特区建设节省大量成本
因为我学的是建筑结构工程专业 , 所以主要负责特区各种建筑的结构设计 。 上班后我很快就着手进行了第一个设计工作——特区迎宾桥的设计 。 当时特区的范围很小 , 东、北两面用铁丝网围起来 , 西、南两面被龙湖沟包围着 , 进入特区只有位于现在华山路上的一座小桥 , 而且不能通汽车 , 只能走行人 , 所以设计一座连接特区与外界的桥梁显得特别急切和需要 。
接着 , 为了尽快搭建起特区招商引资的舞台 , 厂房建设成为首要任务 。 上级在1983年底组织我们到深圳、珠海、厦门几个特区参观学习 , 了解其它特区的厂房设计及建设情况 , 回来后就着手进行汕头经济特区的首期厂房设计 。 当时我主要参考了深圳通用厂房的数据 , 首期设计出的通用厂房楼面承载力每平方米达到800公斤 。
特区刚刚起步 , 资金紧缺 , 各方面建设都需要精打细算 , 当第一批通用厂房建成并成功引资之后 , 我发现来特区投资的企业大多都是轻工企业 , 像很多服装厂 , 车间设备都较轻 , 根本用不了一平方米800公斤的楼面承载力 , 所以在往后各期的厂房设计上 ,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 对厂房的楼面承载力作了调整 , 通用厂房的楼面承载力降低至每平方米600公斤 , 另外还设计了一批楼面承载力为每平方米400公斤的轻工业厂房 , 由此节约了大量的建筑成本 。
我发现特区沙陇上的地质比普通地质好得多 , 通用厂房层数又不高 , 为了更好地节约成本 , 于是果断采用了不打桩的设计方案 , 这样一来 , 基础成本可以减少近50% , 大大节省了建设费用 , 并加快了建设的速度 。 此外 , 确需要打桩的建筑 , 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采用预制桩或者灌注桩 。
在特区的建设过程中 , 我们一直秉承严谨而精细的工作作风 。 根据建筑专业的要求 , 选择合适的结构型式 , 来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 并通过精打细算 , 把有限的建设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