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饮料陨落记( 三 )




这次可口可乐出价如此之高 , 很重要的一点是 , 汇源根据可口可乐的需求调整了自己的内部交易结构 。


  • 一方面 , 汇源裁减了一半员工和大半销售人员 , 降低了对可口可乐来说没有价值的费用投入 。

  • 另一方面 , 可口可乐看中的主要是汇源的生产能力 。


在2008年之前 , 可口可乐除了在武汉投资建厂外 , 所有生产都是委托加工 , 因为建立一套运转良好的果汁生产体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 汇源建厂只需3个季度 , 国外公司则需3年 。 所以 , 直接收购汇源的生产线是可口可乐最明智的选择 , 为此 , 汇源还加大了工厂的投资 。


如果收购成功 , 上述调整是没有问题的 。 但是 , 最终收购案没有获得批准 , 使得汇源的上述调整破坏了原有的内护城河 。 在准备被可口可乐收购之前 , 汇源一直在有意控制销售费用支出 。 而后由于收购失败 , 汇源不得不重建销售团队和渠道 , 销售费用占比随之不断上升 。


国民饮料陨落记
文章图片



内护城河的作用是守护企业品牌资产实现的价值创造
, 确保企业持续赢利 。 这一点在汇源身上体现得非常明显 。


2013年 , 朱新礼辞去CEO职务 , 只担任董事局主席 , 聘苏盈福为新任CEO 。 公司开始有秩序地重建渠道 , 新建销售团队规模达到9,000多人 , 同时并购三得利公司 , 寄希望于二者产品和渠道的协同效应 。


2014年 , 公司开启深度分销策略 , 在全国建设了1,500多家营业所 , 作为传统经销商体系的补充 。
公司营业收入在2015年快速增长 , 同比增幅23.74% 。


同时 , 汇源全年营业利润大幅增长94.19% , 仅亏损0.18亿元 。 可以说 , 在开始重建内护城河来守护利润后 , 汇源的主业很快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


国民饮料陨落记
文章图片


但是 , 这样的恢复并没有能够拯救汇源 , 因为低效资产已经导致其交易结构失衡 。 为了抬升估值 , 迎合可口可乐的需求 , 在2008年前后汇源投资了18条加气果汁生产线 , 但许多生产线安装后根本没有开工过 , 产生了大量无法获得效益的固定成本 。


此外 , 2014年 , 汇源投资10多亿元 , 上马了十余条纯净水生产线 。 公司为了利用这些产能 , 甚至开始对外寻求代工业务 。


上市公司从母公司并购的厂房设备都有着极高的商誉 , 使得公司产生大量待减值的无形资产 。 2013年之前汇源的商誉及无形资产保持了稳定的水平 , 然后2013年公司商誉扩增了近9倍 , 其背后就是并表的大量厂房设备 。


国民饮料陨落记
文章图片



更为致命的是 , 汇源近60家工厂总体产能负荷不足4成 。 2014年 , 汇源以18.12亿元出售集团9家工厂 , 以减少固定资产相关的折旧摊销等财务成本 , 优化公司的负债结构 。 这9家工厂仅2014年就亏损了4,462万元 。 虽然公司直到退市都没有计提这些商誉 , 但其价值水分已经显而易见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