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博物馆创始人王巍:金融是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二 )


民间金融博物馆创始人王巍:金融是制度安排,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文章图片

环球网:在已创办的十一家博物馆中 , 除了武汉金融博物馆是线上博物馆外 , 其他的均是线下实体博物馆 。 其中 , 有两家博物馆在北京 , 天津、苏州、上海、沈阳、井冈山、宁波、成都、郑州均有一家博物馆 。 您为什么会选择在这些城市建立线下博物馆?
王巍:我是民间人士 , 没有资源和能力去选择城市 , 也从来没有想过做这么多不同主题的博物馆 。 我是做并购出身的 , 一直希望做一家并购主题的博物馆 , 但是领域太窄了 , 大众不关心 。
天津金融博物馆做出影响力后 , 许多城市的领导参观后就邀请我去做一家新的博物馆 , 我就这样做了基金、并购和保险等不同主题的金融博物馆 。 地方政府看重的是金融生态的丰富 , 金融博物馆也是给这个地方一个金融文化的名片 。
这几年中央领导高度关注金融的安全与发展 , 把金融作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 地方政府对金融普惠和金融生态也非常重视 。 博物馆是一个软实力 , 是一个金融综合实力的发展阶段的标识 。 不仅我们在做金融博物馆 , 许多大学、金融机构和政府机构也在创建更多的金融博物馆 , 这个行业发展起来了 , 这是金融文化的厚重标志 。
环球网:接下来 , 您想去哪些城市建立金融博物馆?
王巍:我们希望在北京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主题的博物馆 , 我们希望做成全球首家绿色金融文化地标 , 将绿色金融的历史人物描述出来 , 把发展格局描画出来 , 成为金融拓展与培训基地 。 这是我们的初心 , 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 我们是一个金融博物馆的设计和运营服务团队 , 为社会提供我们的服务 。 根据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 , 与各地各个行业合作 , 没有一个特定的计划 。
金融启蒙 助力金融生态发展
环球网: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 , 部分城市意图加大布局金融产业的力度 。 从利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角度考虑 , 您觉得城市应当从哪些具体的金融形态和运行模式着手布局?为了反哺实体经济 , 区域应该如何借力金融行业发展?
王巍:我始终强调 , 金融不仅是一种制度的安排 , 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 , 金融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
中国的传统道德体系中 , 士农工商的排序 , 金融的地位最低 , 人们常常将金融与巧取豪夺和贪婪成性等词汇联系起来 , 金融阴谋论盛行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如何发展金融生态?
金融启蒙是非常重要的前提 , 一定要让大众了解金融和货币体系对现代生活和社会进步的真正价值 。 让老百姓对金融有亲近感和理解力至关重要 。 当然 , 打击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也是澄清真正的金融本质的重要手段 。
我是民间人士 , 对城市的金融体系布局没有发言的资格 , 但是所有城市和社区都需要金融文化的培训 , 这是一个现代金融城市的基本前提 。 我希望金融博物馆可以做些普及的基础工作 。
环球网:学生时代 , 您在国内外读的都是财经类专业;毕业后 , 您一直在金融圈深耕 。 作为一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具的金融专家 , 在建设金融博物馆的过程 , 您一定也对中国金融发展状况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更加深刻的认识 。 您认为目前我国金融行业处于哪一发展阶段?您如何评价现阶段我国金融行业发展水平?
王巍:改革开放之后 , 我们奋起直追 , 经过几十年努力 , 当下中国金融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从市场规模、行业机构、交易市场和监管制度等都已经成为全球翘楚之一 , 这是几代金融人艰苦奋斗的成果 , 值得骄傲和珍惜 。
但是 , 值得关注的是 , 我们的金融软实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包括金融培训、金融人才、金融伦理和金融素质等 , 在这些领域还是需要几代人的提升 。 金融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金融人才和组织的整体素质 , 这不是高楼大厦和特种经营执照就可以代替的 , 对金融历史的理解、现状的把握和未来的判断与参与 , 这是需要千锤百炼的经验总结和实践检验的 。 金融博物馆可以提供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和学习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