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北京延庆“火勺王”27年的坚守与改变( 二 )


“用现在的话说 , 我们也算是家网红店!”李冬梅说 , 单就火勺来说 , 一块钱一个 , 工作日能卖1000个左右 , 节假日能卖1500个 。 打包一二十个是常事 , 有人要买百八十个 , 还须提前电话预订 。
火勺为何如此受欢迎?李冬梅分析 , 现在很多人忌油大 , 火勺除了面瓤子蘸少许花椒油料汁 , 和面、烙、烤等其他环节均不沾油 , 这恰恰能够满足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 而为满足不同顾客 , 他们还推出了夹肉火勺 。
近些年 , 随着延庆旅游发展 , 李冬梅的顾客也在发生改变 。 从最初服务永宁当地百姓 , 发展至延庆区、全北京、包括台湾在内的外省市、甚至欧美人都慕名而来 。 李冬梅清楚记得 , 前年来过一位德国顾客 , 饭后竖起大拇指说 , 这是他在中国吃过的最棒的美食!

能得到顾客认可 , 靠的是夫妇二人多年来的勤劳和智慧 。 李冬梅坦言 , 干餐饮是个苦行 , 除了春节放假7天 , 几乎全年无休 , 而且每天起早贪黑 , 三伏天抱着个大火炉 , 很多人不愿吃这个苦 。 正所谓苦尽甘来 , 夫妇二人奋斗的同时 , 幸福也悄然而至 ,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 如今 , 夫妻俩购置了小轿车 , 从前的小平房已经翻修成了小别墅 , 他们还在永宁买了楼房 , 而且子女都已成家 。
李冬梅说 , 她现在最大的心愿 , 就是希望和丈夫有个硬朗的身体 。
【社会|北京延庆“火勺王”27年的坚守与改变】延伸
延庆火勺为何不叫“火烧”?
“延庆火勺”宣传材料记载 , 明代以前 , 延庆地区战事频繁 。 明永乐年间 , 大批山西移民将肉夹馍带进延庆地区 , 火勺很可能是由此演变而来 。 延庆火勺为何不叫火烧?是因为它的样子像“勺头” 。 延庆火勺不叫“做”而叫“打” , 因为火勺需要“打铛子、打面、打条案” , 而且要打得响脆 。 清代和民国时期 , 延庆和永宁两大集镇都有多家老字号制售火勺 。
文并摄/本报采访人员崔毅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