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事件背后是生存焦虑和社会公平缺失

“神童”事件背后是生存焦虑和社会公平缺失。“神童”事件背后是生存焦虑和社会公平缺失文/俗士
近几天 , 先是“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令舆论哗然 , 还没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 又传来“武汉2名小学生研究茶多酚抗肿瘤获奖被质疑!”的消息 , 转瞬这个消息就被“16岁女孩日作诗2000首”的新闻淹没……此起彼伏 , 好不热闹!值得注意的是 , 它们无一例外都有不合逻辑和情理的硬伤——稍有常识就能发现其中的破绽 。 可怕的是 , 若不是网络曝光 , 与之相关的每个环节都不会在意这些不合逻辑和情理的地方 , 更不会揭露真相 。 有媒体报道那个“青少年科技大赛”说:(比赛)“《规则》中有‘三自’和‘三性’的评审原则 。 所谓‘三自’即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论文;‘三性’则是科学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在初评中 , 评委对申报材料的评审会发现一些问题 , 但有些问题仍难以发现 。 即使是终评中现场答辩这“最后一道关卡” , 学生也可以通过记忆项目主旨、预判评委提问内容来提前准备 , 而且 , 一般而言 , 专家评委也不会抱着质疑造假的预期去提问 。 ”①也就是说:即使评委发现问题也不会指出来 , 毕竟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 不能犯了互相拆台的大忌 , 挡了大家的财路 。 由此可见 , 所有的道理都建立在牺牲社会公平的基础之上 , 所有人都只是这条利益链上的一环 , 大家都只为利益忙活而无需关注其他 。 在我看来 , 这就是中国人普遍见利忘义的典型事例 。 从已经知道的这类比赛的情况看 , 无论组办方、参赛者还是评委大家都心知肚明这类比赛(活动)的名目与真实目的(升学考试加分或保送)并无多大关系 。 因而 , 只要提交的材料表面符合比赛规则就行了 , 其他没人关心 。 只不过这次“昆明小学生研究癌症获奖”是孩子父母用力过猛了 。 ——参赛课题与小学生的学识、认知和能力完全不符 , 一公开 , 谎言随即被戳破 。 不过 , 这事倒是反映出孩子升学竞争的激烈程度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这类比赛(其他的还有奥数、作文大赛等等)本身就是为了升学考试加分和保送设立的 。 这一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 , 大家也都习以为常 。 然而 , 有一点被大家忽视了 , 其本质是资源紧张引发的生存焦虑 。 而且这种焦虑感已经从成人的意识传递到孩子们的行动上了 , 让他们小小年纪就笼罩在生存焦虑之中 。 只不过 , 中国人在资源争夺的竞争中往往会想到走捷径 , 想通过自己掌握的资源 , ——如:权力、金钱、关系网和职业便利——为自己的孩子占据一个好的位置 , 以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具有优势 。 对于权贵 , 这些都不是问题 , 故而也不存在这种生存焦虑 , 中产阶级(我指的是一些中低层官员、公务员、教师、医生、中小企业主、企业白领等)这种生存焦虑特别强烈 , 他们既希望自己地位提升又担忧在竞争中落败 。 在我看来 , 学区房就是一种用钱为孩子占据有利位置的形式 , 是中产阶级生存焦虑的体现 , 因而他们有着极强烈的走捷径的意识 。 而他们的这种意识又有意无意地放大了生存焦虑 , 并将焦虑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 其实 , 中国人这种生存焦虑的根源在于资源匮乏和社会公平的缺失 。 正是社会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 , 让人普遍对凭借自己才能立足于社会没有信心 , 因而就想着通过走捷径取得优势的心理 。 讽刺的是 , 这种意识和行为只会加剧社会的不公 , 但这不是他们考虑的……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暂时安全就够了……我们经常听见有人抱怨社会不公 , 殊不知社会不公一方面有等级制度的原因 , 一方面有大家平时行为的原因 。 换句话说是我们自己平时的行为加剧和放大了社会不公 。 这让我想到鲁迅的一个著名观点:“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 似乎没有人真正痛恨社会不公 , 都想寻求在这种不公社会的生存之道 。 而已 。 2020年7月20日注:①《青少年科技大赛屡遭质疑:研究癌症机制 , 动用国家科学大装置 》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PuMLBdW?title_sn=0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