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性奴案揭底】——来自心理哲学家的视野报告( 二 )

【洛阳性奴案揭底】——来自心理哲学家的视野报告
综上 , 可见罪犯之我不光灰暗而且充满了恨 。 《导论》‘恨——我之本能’指出:众所周知 , 因利益、情感、自尊等世俗诸矛盾得不到和谐处理时 , 人往往会产生恨 。 字面上来说 , 恨就是对人或事物怀有强烈的敌对或不满的情感 。 但话说 , 问题在于人常常会在不经意里产生恨的情愫 , 恨的意念始终叫人挥之不去 , 而恨的情愫和意念因刺激之我碰出了荧光 。 人与人相遇 , 哪怕互不相识 , 对方的一个眼神或举止 , 也可能即刻令人产生恨 。 但这种恨 , 来之快 , 去之也快 , 人往往不会追究或思考 。 听到某句话或看到某个事物 , 人也可能即刻产生恨 , 转下眼球或皱下眉头也许就忘却了 。 恨 , 是之我对外的一种排斥 , 是之我的本能 。 罪犯的身份及生活处境 , 在家庭内外似乎都充斥了挥之不去的畸形和异样情愫 , 长此以往 , 罪犯其之我必将反抗 , 也注定缠绕了深深的恨 。 《导论》继续指出——之所以产生此起彼伏的恨 , 是因为之我需要释放、需要挣脱压抑、需要调整平衡 。 恨 , 是之我的保护神 , 也是之我的一种本能 。 通过恨 , 人的之我得到了纾缓和调整 , 人的情绪也就趋于了正常 。 《导论》提醒——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 , 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 , 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 , 误导人走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歧途 。 另者 , 世俗的恨及后天熏陶 , 这些思维层级的精神性东西 , 会影响之我、误导之我 , 进而使之我的对外排斥增强或放大 , 让之我流连于恨之中 。 之我如果长期或持续为恨包裹 , 之我就会变态扭曲 , 进而与思维发生短路 , 任由思维所积蓄的激进和冒失付诸行动 。那么 , 罪犯做下如此丧失人性的罪恶 , 还不是之我与思维发生短路那样简单 。 《导论》‘之我的短路’指出——众所周知 , 自杀已经成为当今严重的社会现象和问题 。 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 , 但自杀时刻其操作机理是怎样的呢?对此 , 心理学家们论述争论颇多 , 在笔下看来就是之我短路 。 撇开自杀原因及目的 , 人实施自杀之前的时刻之我应该是很清醒的 。 人自杀前 , 不论是蓄谋已久还是即兴所为 , 自杀者必定选择了自杀手段和途径 , 在自杀瞬间 , 之我毅然绝然地切断了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 不让之我对思维发挥作用或干预 , 任由肢体按照先前思维所编制的“自杀程序”去运作 , 如果没有意外 , 自杀者便成功了 。 话说 , 罪犯犯罪之我与思维也常常处于“短路”的状态 。 言归正传 。 本案中的罪犯 , 其犯案时间长达一年半 , 所以从“恨”与“短路”上去探索便显得漏洞百出、牵强附会 。《导论》里提到一个案子是这样叙述的——报载 , 北京市二中院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判处林某死刑 。 回京做毕业设计的吉林大学大四男生林某 , 因多门功课“挂科” , 为释压杀害两名卖淫女 , 将尸体运回昌平家中侮辱后 , 埋尸院中 。 林某称 , 大学毕业前因有八九门课未通过 , 压力一直很大 。 当年2月 , 他回京在实验室做毕业设计 , 3月6日 , 林某从网上联系上卖淫女蔡某 , 当天 , 他以300元的价钱与20岁的蔡某发生了关系 。 “以前总幻想和尸体做爱 , 觉得刺激 。 ”林某说 , 第二天早上 , 他就感觉必须要做这件事 , 觉得控制不住 , 不做就活不下去 , 人就像碎掉一样 。 随后 , 他就带着绳子等工具 , 来到蔡某家 , 将其勒死 , 并将尸体运回昌平家中 , 辱尸后分尸 , 将碎块埋在自家院中 。《导论》分析——此案 , 所谓“总幻想和尸体做爱 , 觉得刺激” , 也印证了林某之我的灰暗 , “和尸体做爱”就是奸尸 , 也就是走入死人的世界 , 面对死人奸尸者可以为所欲为 , 林某在现实中猥琐 , 极力想暂时逃避现实 。 平常 , 一如林某所说“总幻想和尸体做爱” , 而这个幻想在之我灰暗到极限程度——即‘必须要做这件事 , 觉得控制不住 , 不做就活不下去 , 人就像碎掉一样’ , 此刻林某的之我与思维及正常精神活动发生了短路 , 之我的处境与人的自杀相似 , 任由“幻想”实施“和尸体做爱” 。 荒唐暴虐之举 , 也是林某阴暗变态之我穷途末路式的畸形反抗 , 之我活的意志使然 。 从另个角度剖析此案 , 林某其实也是在实施自杀 , 因为杀人的后果林某并不是不清楚 , 借杀人之举实现最终了结自己之路 。 林某是个懦夫 , 也可能是个抑郁症患者 , 自己对自己实施自杀没有勇气 , 于是便捉杀人之刀玩曲线式自杀悲剧 , 最终让法律把自己撂倒 。 (选自《之我精神导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