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短剧集:一种新类型的崛起


高品质短剧集:一种新类型的崛起

----高品质短剧集:一种新类型的崛起//----


高品质短剧集:一种新类型的崛起

----高品质短剧集:一种新类型的崛起//----

短短时间内 , 悬疑网剧 《隐秘的角落》已经成为了一部现象级作品 。 其豆瓣评分一度攀高到了9.2分 , 虽然目前的8.9分还落后于同类剧集《白夜追凶》的9.0分 , 但其评分人数不到两周时间就完成了对两年前的《白夜追凶》的超越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一部影视作品能够获得高评分、实现刷屏、成为表情包和流行梗甚至催生电商关联爆款 , 就意味着它已成功出圈 。 已经享受到这些待遇的《隐秘的角落》 , 其上升速度可谓惊人 。 甚至有评价认为 , 其出现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一部国际水准的国产剧 。 这样的评价或许带着个人色彩 , 但综合来看 , 该剧的确具有某种行业风向标式的意义 。

全剧没有重现国产同类作品中常见的偷懒套路 , 而是呈现了一种特殊的、颇具创意的艺术形态和风格

这部根据紫金陈推理小说《坏小孩》改编的作品 , 讲述的是朱朝阳等三个少年偶然摄录下了一桩命案 , 就此引发一系列失控事件的故娱乐新闻事 。 紫金陈原作属于社会派推理 , 对比原作与剧版 , 会发现两点最为显著的变化 。

首先 , 剧版有意弱化了推理性和戏剧性 , 转而强化了情感性和家庭元素 。 其实原作的推理性本就不太强 , 开篇凶手身份就已经揭示 , 而剧版则进一步删除了对徐静之死的推理 , 也几乎完全删除了从警方视角对朱朝阳伪作日记的反推和揭发 , 整个故事主要是逐步展示而非层层揭秘 , 这已极大地远离了标准意义上的推理法则 。

与此同时 , 剧版几乎为每一个主要人物都建构了细致的家庭关系 , 将其置于扎实的伦理情境当中 , 为人物赋予了高度情感化的色彩 。 且不说为弟弟治病的伦理化道德动机 , 且不说张东升、朱朝阳 , 就是父亲朱永平、母亲周春红以及老陈等配角都被安排了看似与主线无关的戏份 , 在张颂文、刘琳、王景春等一众优秀演员细腻动人的表演支撑下 , 基于家庭和个体的情感性不仅为人物创造了复杂性和立体性 , 也提供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 深度和温度 。 这种“以情感为主、破案为辅”的基调是有意为之的 , 与常规犯罪推理大异其趣 。

另一个醒目的变化 , 是有意弱化了原作的黑暗性 , 原作中朱朝阳外化的恶被彻底删除 , 朱晶晶坠楼、苍蝇与录音笔等事件和线索 , 几乎全都以间接方式呈现 。 笛卡尔的故事作为贯穿全片的隐喻 , 象征着美好童话和残酷现实的人生两面 , 不仅将张东升与朱朝阳的内在同质性串连起来 , 更建构了全剧“幻想与真相”的双重结构 。 原著其实并未强调张东升与朱朝阳之间的镜像式关系 , 但在剧版中则刻意强化了二者在兴趣、智商、专长、性格、家庭、遭遇等方面的相似性 , 连白衬衣都成了这种共性的隐喻性标记 , 而全剧的首尾恰是二者各自向警方进行关于坠落事件的虚假陈述 , 这种呼应关系也引发了观众关于少年朱朝阳是否完成了对成年张东升的转化或“接班”的激烈争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