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缅甸密支那,无数中国远征军的光荣地( 四 )


四密支那火车站仍在运营 , 每天有五个班次开往曼德勒 。 进入站台有点凄凉 , 废弃的老式车皮随处可见 。
七十五年前 , 为争夺这里 , 反攻的盟军与日军在这里反复厮杀 。 1944年5月18日 ,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第50师150团进攻密支那火车站 。 占领火车站后 , 未能有效防止日军逆袭 , 日军反攻时火车站得而复失 。 之后 , 这个战场是盟军的梦魇 , 也是日军的埋葬场 , 双方反复拉锯 , 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
时任新一军上尉参谋的历史学家黄仁宇亲身经历了这场血与火的战争 , 对于他的人生一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 在《大公报》连载四天、长达几万字的那篇《密支那像个罐头》就是他受伤后在战地医院的病床上写出来的 。 生死系于一线的考验 , 在他笔下并没有那样惊心动魄 , 反而显得有点轻松 , 甚至炮弹的声音在他耳朵里都有了音乐的节奏 。 他如此记述自己的受伤:“好像谁在我们后面放爆竹 , 我已经被推倒在地上了 , 三八式的步枪弹击中我右边大腿 。 我爬到一撮芦苇下面 , 裤子上的血突然涌出来 。 当时的印象是很清楚的 , 一点也不痛 , 但是感觉伤口有一道灼热 , 而且渐渐麻木 。 ”
在密支那火车站信步 , 看着候车室里或坐或卧候车的旅客 , 看着在候车的旅客中穿来穿去的各种小贩 , 看着那些废弃的车厢 , 这历史与现实 , 战争与和平 , 是离我们那么远?还是仿佛就在眼前?
密支那作为缅甸北部克钦邦的首府 , 城市里并没有高楼林立 , 而是以一至三层的建筑居多 。 本地居民的生活节奏也较慢 , 少见健步如飞者 。 从高处俯瞰 , 城市掩映在森林之中 , 那金黄色的屋顶 , 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
传闻密支那有很多华文学校 , 我有幸到访一所——密支那华文育成学校 。
“密支那华文学校”是“云南同乡会”参与管理的学校 , 有中学和小学 , “密支那华文育成学校”是学校的小学部 。 这里有1到6年级的学生 , 很少有家长接送 , 学生多是自己走着上学 , 书包也不重 。 经与值班老师交流 , 得知学校开有:华文、数学、自然 , 五年级开有英文 , 不过这个学校用的还是繁体中文 。 我试图与来上课的学生交谈 , 较小的学生低着头跑进学校 , 大概10岁左右的学生会说“你好” , 然后进校;肯停下来的是6年级的学生 , 能用汉语流利交流 , 学生中有很多是华侨子弟 , 有不少是免收学费的 。
说到学校 , 就在离“密支那华文育成学校”不远 , 有一所“密支那第二小学” , 那地址 , 是当年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密支那阵亡将士的墓地 。
密支那战役是“缅北反攻”的绞肉机 。
1944年5月17日 , 密支那战役以盟军奇袭密支那机场拉开序幕 , 奇袭的部队占领机场后 , 援军源源不断而来 , 离机场仅3公里的密支那城守军不断炮击机场 , 还用高射炮、高射机枪向空中的盟军运输机和滑翔机射击 , 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
盟军的炮兵不断轰击密支那城 , 以消除日军炮兵对机场的威胁 。 盟军空军也加强了对密支那城的轰炸力度 。 黄仁宇在《密支那像个罐头》中是这样描写美军飞机轰炸密支那的:“飞机三架四架一群 , 飞成一字队形 , 在目标上空盘旋……突然第一架机头向下 , 机腹挺起来 , 排气管发出一道黑烟 , 在空中产生一种‘屋务——呼’的声音 , 两颗黑色的小点掉了下来;机头再向上钻的时候 , 地面开了一朵黄黑色的烟花……第二架飞机如法炮制 。 轰炸之后 , 飞机群再来一次扫射 , 他们依次一架一架地盘旋 , 按次序俯冲下去 , 那几挺超重机关枪打得特别响亮 。 ”
密支那战役中 , 中国远征军驻印军共投入14师42团、新30师88、89团 , 50师150团及14师工兵营 , 共四个步兵团一个工兵营 , 盟军则是梅里尔特攻队(5307部队) , 战役历时78天 , 盟军方以伤亡近7000人的代价攻克密支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