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驾旧闻|熙和文化刘旭:藏品不必终身为我所有,但求世传有绪



九驾旧闻|熙和文化刘旭:藏品不必终身为我所有,但求世传有绪
本文插图
【九驾旧闻|熙和文化刘旭:藏品不必终身为我所有,但求世传有绪】
人物档案:刘旭 , 熙和文化董事长 , 致力于推动国内文化艺术品市场发展 , 提出“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口号 。 多次举办大型文化展览 , 如“纪念徐悲鸿诞辰120周年书画真迹展”、“纪念齐白石诞辰150周年书画真迹展”等等 , 在国内现当代艺术文化收藏界享有较高声誉 。
“下海”是一个颇有时代感的词语 , 这在当时是很时髦的 , 活跃在今天商界的不少大佬们 , 诸如王石、史玉柱、俞敏洪等人都有过相同经历 。 刘旭从国企出来后 , 一头扎进了北京 , 像今天无数的北漂们一样 , 在茫茫人海里寻找机会 。 当时他还没有想好要做什么 , 凭着年轻人的一点锐气 , 莽莽撞撞一头闯进了瞬息万变、高低起伏的商业里 。
2001年 , 熙和文化正式对外开放 , 刘旭担任馆长 。
在这之前 , 刘旭和同事们讨论“熙和”的定位时 , 考虑17世纪时 , 欧洲人提出“美术”概念 , 即让艺术融入生活 , 融入思维 , 融入灵魂 , 这与刘旭的理念一拍即合 。 很多人看来 , 熙和文化能够在今天大放光彩 , 与刘旭对文化发展潮流的精准把握和熙和文化专业化运营是分不开的 。
文化艺术不仅仅是当代社会的发展潮流 , 更是时代的召唤 。 放眼全球 , 欧洲文化艺术进入成熟期;中国传统文化意识逐渐觉醒 , 并蓬勃发展 。 刘旭抓住发展时机 , 当仁不让地带领文化艺术收藏品牌——熙和文化 , 走在了行业最前端 。 目前 , 熙和文化已经举办多场国内现当代顶尖艺术展 , 在收藏界享有较高声誉 , 并凭借挑剔、独到、精准的艺术眼光 , 成为江苏省 , 乃至全国颇有名气的文化艺术收藏平台 。

九驾旧闻|熙和文化刘旭:藏品不必终身为我所有,但求世传有绪
本文插图
艺术生活化 , 生活艺术化“艺术品的核心是通过艺术家的创作表现出真善美 , 而熙和文化要在这个过程中把假恶丑的东西剔除掉 。 ”刘旭自己是容不得瑕疵的人 , 鱼目混珠的一律不要 。 他心里有情怀 , 做百年的老店 , 把艺术生活化 , 把生活艺术化 。
为了在业内树立起品牌 , 熙和文化在运营中 , 只接受国家发行的作品 , 或是与权威艺术机构合作 , 以及与有艺术地位、艺术价值的大师们进行合作 。 这样的理念使得熙和文化在省内 , 甚至全国一下子声名鹊起 。
理念上的超前还不够 , 刘旭早期创业时管理上的不成熟 , 一度让他觉得很疲惫 , 他甚至打了一个比方:“我读书的时候最喜欢打球 , 在操场上跑得汗水淋漓 , 回来都走不动路 。 你说我累不累?当然累 , 可是痛快啊 , 但做企业太累了 , 累到我不得已成了工作狂 。 ”

九驾旧闻|熙和文化刘旭:藏品不必终身为我所有,但求世传有绪
本文插图

甚至连太太也揶揄他 , 也许只有老了 , 干不动了 , 才会选择退休吧 。
在进入千禧年后 , 中国大部分创业企业已经面对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大潮 。 熙和文化要想在业内保持地位就必须学习和做出改变 。 虽然在新兴企业中 , 创业者既是董事长又兼总经理的很多 , 但是刘旭认为一家店要想做成老字号 , 就必须先和自己搏斗 , 和企业做好割舍 。
他在精力最充沛的壮年处于自我分裂的状态 , 放弃日常事务的管理 , 这让他割掉了人性中的掌控欲 , 从而激发了集体的智慧 。 这种自废武功的哲学 , 成就了熙和文化一大批管理者与员工 , 也成就了自己 。
“熙”与“和”作为熙和文化对外展示的窗口 , 熙和文化是一个集聚金陵人文风物的地方 。 刘旭坦言 , “熙和”二字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 除了天下熙熙 , 皆为利来的经商之道外 , 还包含了昌荣的寓意 , 以及平和之道 。 他常常思考 , 我们做当代艺术文化产业收藏的出发点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从哪里来 , 到哪里去的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