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金融|《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5 岁是面临失能风险的转折点


7月6日 ,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社科院人口所)联合发布《2019-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据了解 , 报告以23个已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城市为调查框架 , 居住于当地主城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和30-59岁成年人两个人群为调查对象 , 系统分析了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群像”、成年人对失能风险的认知偏差及护理规划意愿等问题 , 为政府、相关金融行业、养老产业链等各领域了解老年人服务需要 , 预测成年人养老金融产品需求 , 精准定位相关政策及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
报告显示 , 调查地区有4.8%老年人处于日常活动能力(即ADL)重度失能、7%处于中度失能状态 , 总失能率为11.8% 。 基本自理能力的衰弱也伴随着独立生活能力(即IADL)的退化 。 依赖程度最严重——ADL和IADL均重度依赖的老年人占比达25.4% , 即有四分之一的老人需要得到全方位的照料 。
进一步分析发现 , 65 岁是老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 。 无论是目前处于轻度、中度 , 还是重度失能状态的老年人 , 他们第一次出现较为明显的自理问题的年龄均为 65 岁左右 , 并且失能程度越严重 , 经历失能的时间也越长 。 这说明在大部分情况下 , 导致出现严重失能的不是疾病或意外等突发事件 , 而是随着年龄增长的身体机能和认知能力的退化 。
【一点金融|《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5 岁是面临失能风险的转折点】
一点金融|《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5 岁是面临失能风险的转折点
本文插图
因此 , 失能不仅是一个可预见的风险 , 而且随着社会医疗技术能力的进步 , 也是一个可管理、可控制、甚至可逆转的健康问题 。 和其它同类型的问题一样 , 积极的预防和健康管理手段是降低失能风险的重要途径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中度及重度失能老人均面临较大的服务缺口和保障缺口 。 服务供给不足集中在协助服药、压疮护理、心理咨询等医疗护理服务方面 , 日常生活服务相对过剩 。 在费用支出方面 , 个人筹资水平较高 , 老人的支付意愿也远低于实际支付水平 , 保险保障、尤其是商业保险的作用亟待提高 。
此外 , 报告发现66%受访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 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 。 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必须在年轻时就进行护理规划 , 但更多人认为规划的执行十分困难 。 护理规划重要性和可行性之间的这一矛盾反映在商业人身保险配置组合上: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 。
一点金融|《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65 岁是面临失能风险的转折点
本文插图
最后 , 报告分析了成年人“以房换护理”的态度——即“出售或抵押房产来支付护理服务费用” 。 约三分之一的成年人愿意接受“以房换护理”模式 , 表明以住房资产为基础的各类金融产品、包括保险产品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然而 , 作为一种养老保障工具 , “以房换护理”模式适应的人群特征非常鲜明 。 它更适合风险态度保守、自我养老储备不足、偏好社区护理模式的中低收入人群或非本地户口人员 , 当地住房资产价格高也会激发盘活房产资源的动力 。
在以上发现的基础上 , 报告提出了四点发展建议:一是加强以“重预防、多层次、强保障”为特点的养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二是抓痛点、补缺口 , 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服务产业建设;三是宣传改变认知、政策鼓励行动 , 提升成年人养老及护理规划能力;四是找准“以房养老”在养老普惠金融中的定位 , 扩大发展空间 。
保险业协会邢炜会长指出 , 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护理等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全社会最关心的领域之一 。 保险业要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的要求 , 响应《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中有关“打造高质量为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体系”的号召 , 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机制 , 做好经验数据、服务能力、产品供给、标准体系等方面的基础建设 , 找准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定位 , 更好地服务于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