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4年,阿里2年:我的总结与思考( 三 )


基于业务规划做技术规划
很多同学习惯于把计划等同于规划 。 阿里是一家尊重技术的商业公司 , 所有的团队都在谈业务、规划里是业务规划、周报里是业务项目、汇报里是业务成果、晋升的时候也要突出你的“战功” 。
相比技术本身 , 大家更关注技术改变了什么 , 在业务部分聊技术团队如何做规划的原因就在于此 , 这是公司运营的的起点(目的) , 延伸出来才有具体的技术规划和组织设计作为解决方案 。
深刻理解业务并设计战略 , 拆解战役与项目 , 通过组织和各种机制确保项目的执行与落地 , 最终拿到业务结果 , 这是一个大公司的标准战略执行方式 。
研发同学做技术规划以及团队规划的时候 , 一定要考虑到你所在环境 , 公司今年要主打什么 , 所在大部门的目标是什么 , 对口的产品和业务现状如何 , 纯粹的技术迭代在业务上的好处在哪儿 。
另外 , 团队目前有哪些不可抗力 , 或者影响规划推进的阻力 。
很多同学做规划的时候会习惯性按照这个思路进行:

  • 总结现状(痛点)
  • 对应的解决方案和策略
  • 展望未来
有时候第二和第三的顺序会反过来 。 很多时候大家发现最终的部门规划和自己做的规划没什么关联 , 不知道怎么往哪个方向用力 , 或者干脆继续按照自己的计划先走着 。
对大部分同学 , 我建议规划要实在 。 做技术规划前 , 找你周边的研发团队聊一下 , 找你对口的产品、运营聊一下 , 知道他们的目标是什么 , 知道公司几个重点是什么 。
然后再结合你们目前的痛点 , 在现在和未来之前找平衡、找现在和未来都有收益的那部分 。
规划中需要包含一些硬性的内容 , 比如这个目标要解决什么问题 , 怎么确定它解决了 , 解决得好不好 , 好的结果谁认可等 。 规划一定要有重点 , 没有重点那不叫规划 , 那是日程计划 。
很多同学对做规划不投入 , 也有自己的“想法” , 比如公司业务或者战略变化太快、组织调整太频繁 , 下半年在哪个团队工作甚至做什么都不一定 , 所以规划做得并不认真 。
不否认变化频繁的存在 , 以及这种组织架构变化对规划的影响 , 但是如果你一直这样思考 , 你永远无法从变化中获得价值 , 因为你一直在置身事外 。
研发要比产品还懂业务
雷军说过:“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 , 去掩盖你战略上的懒惰 。 ”对于研发同学 , 你要比业务同学更懂业务 , 才能找到技术与业务平衡的空间 。
对大部分同学而言 , 常常是只熟悉自己负责的系统 , 但是对于想要更大空间和更多成长的同学 , 我可以给出明确的结论:只熟悉自己负责的系统是不够的 。
首先 , 不同的人对熟悉的定义不一样 。 对于你负责、你贡献代码、你进行设计并且完成需求交付的系统 , 单是熟悉远不够 。
你不仅要知道它的前世今生 , 思考它的一路成长 , 纠结它的未来发展 , 同时还要清楚它的风险与隐患 , 它的生与死 。
基于你最清楚的核心系统 , 由它开始做业务场景上的外延 , 以此了解你的上下游 , 并且能做到结合业务场景去挖掘 。
从业务的角度、从产品的链路、从技术的调优和隐患多个视角去切 , 让自己的设计维度与视角不断拉升 , 这样你有把握或者有掌控力的范围会越来越大 , 未来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
管理层面
团队是一个宏观与微观并存的事物 , 宏观上我们说组织、讲战略、定规划、要排兵布阵 , 微观上我们关注沟通、成长、情绪 。 大部分同学之所以在微观上受挫 , 就是因为没能把握到宏观的节奏 。
公司是一个盈利组织 , 技术中心是一个成本部门 , 技术中心之所以会有某一个组织 , 那么一定是:“公司期望这个组织解决某一类问题 , 并且解决到一定程度 。 ”
所以在这里你要理解一个关键词 , “结果和 KPI”并不取决于你怎么定义它 , 而是给你下放目标的组织与管理者对你的期望是怎样的 , 你们的 GAP 往往未必是结果的差别 , 而是期望的落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