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二 )


其中 , 曾昭鸿的作品《中华世纪龙》 , 用时长达四年之久 , 运用两百多个榄核完成 , 以双龙的形式支撑起船上的亭台楼阁 , 只见比绿豆还小的门窗开合自如 , 令人咋舌不已 。
曾宪鹏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曾昭鸿的手艺 , 在正式步入榄雕制作门道前 , 与母亲定下五年之约 , 誓要闯出自己的一片榄雕天地 。 到了第五年 , 他设计制作的《郑和宝船》便是经过数年学艺后交出的完美答卷 。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中华世纪龙》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郑和宝船》

6月21日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胡敏强 , 带大家参观松园广作家具博物馆 。 胡氏家族是四代相传的广作世家 , 自民国起 , 便一直在传承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 。
广式家具多选用紫檀、酸枝、花梨等硬木制作 , 运用娴熟的镶嵌技艺与雕刻技法 , 完美匹配不同部位的艺术要求 , 力求器物精致优雅 , 匠心独具 。 如龙凤呈祥架子床整体用料达30吨 , 运用了精湛的雕刻工艺与榫卯结构 , 将各个部位巧妙地融为一体 , 不见一钉一器 , 足可见制作技艺之高超精妙 。
6月21日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父亲节当日 , 广州珐琅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志峰与他的儿子杨承燊 , 一同抵达 “我哋广式——通草画广州一日” 展厅 , 为大家解码他们在万般细节中镌刻的广式生活魅力 。
杨志峰不仅讲解了广州珐琅的工艺特点 , 还带大家参观了本次展出的珐琅作品 , 这些精工细作的摆件、器具、挂饰等等 , 都是广式生活里的精致点缀 。 杨志峰还特别介绍了他的作品《地球系列二》 , 这是运用大自然的色彩和地貌结构 , 结合画珐琅和掐丝珐琅两种技艺 , 以抽象画风格创作完成的一种新尝试 。 另外 , 绘画专业出身的杨承燊也集结了年轻人的想法和审美 , 以另一种新形式去表达珐琅的魅力 , 制作出胸针、吊坠、手表等首饰类珐琅文创 , 让广州珐琅以年轻的新面貌融入到现代生活当中 。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6月27日 广州箫笛制作技艺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广州箫笛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大强是星海音乐学院乐器工程系客席教授 , 被业界称为“南箫王” 。
郭大强说 , 箫笛的制作和演奏相辅相成 , 好的箫笛通过演奏 , 淋漓尽致地表达它的情怀 , 演奏家又通过箫笛的音准和音色 , 抒发自己的情感 。 一支好的箫笛须历经七八年的制作时间 , 经过挑竹、打通竹节等二十多道工序 , 满足演奏者的演奏习惯和需求 , 才能吹奏出洗涤心灵的天籁之音 。 笛声醉月 , 箫管鸣天 。 音孔与音孔之间的距离 , 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音孔的大小则代表着人的态度 , 一切要适可而止 , 恰到好处才是和谐 , 才能真正做到人箫合一 , 心气相通 。
6月28日 香云纱染整技艺

环球网|“国潮手艺”,遇见广作新魅力
文章图片

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屈汀南 , 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十一世纪设计大奖” , 他将香云纱、广绣运用到高级定制中 , 让世界看见东方服饰之美 。
香云纱蕴含着天然植物和矿物的精华 , 是凝结了手工匠人独特智慧的珍贵面料 , 被称作泥土里长出来的布 。 它又轻又薄 , 穿起来不易皱 , 走起路来 “沙沙” 作响 , 所以又称为“响云纱” 。 香云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 其原料薯莨有活血的作用 , 面料充满了丝都的韵味 ,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皮肤病和风湿病 , 尤其适合岭南多雨潮湿的气候 。 香云纱不仅可以用来制衣 , 还可以应用到包包的设计上 , 或制成香囊 , 让传统非遗向世界展现东方新时尚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