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致所有搞笑艺人:我没笑是因为你不行( 三 )


可以说 , 很长一段时间 , 综艺节目似乎都处于娱乐资本市场的“鄙视链”末端 , 而这直接影响了“综艺人”在大众心中的地位 , 就像他们中的不少人 , 都强调参与综艺只是曲线救国 , 并非“主业” , 而GAGMAN所要求的各项能力象限都并不是“兼职”所能迅速培养的 。
“有趣”不仅是一种特质 , 也是一种能力 。 随着新媒体时代综艺的发展 , 主持人原来满腔热情、声情并茂地背诵串联词 , 只能适用于大赛、晚会等正式场合的主持需求 。 在语言表达能力之外 , 本身有趣的人更能散发感染力 , 更好地愉悦观众而非取悦观众 。 近年来 , 很多节目的主持人角色逐渐边缘化 , 比如《王牌对王牌》中的主持人沈涛的功能只用于推进流程 , 而节目好看程度完全取决于嘉宾MC的个人魅力 。 当节目更偏重于人格的展现时 , GAGMAN自然散发的欢乐感染力 , 比起恶搞捉弄插科打诨的传统综艺效果便更胜一筹 。
和电影、电视剧相比 , 综艺的确很像快餐式产品 , 但其实它陪伴大家的频次更高 。 因此 , 就像演员演技好 , 歌手唱功好一样 , GAGMAN也需要得到能力的认证 。
这样看来 , 国内综艺若想更迭创新 , 急需的是正是综艺人才的培养机制 , “我们需要有潜力的新鲜血液满足这个行业的需求 , 刺激这个行业的发展” 。 李笑说 。
而在日韩 , 其实已有相对成熟的GAGMAN培养经验 。
在韩国 , 包括刘在石在内的顶级GAGMAN其实都出身于一档名为《搞笑音乐会》的节目 , 他们在那里积累了三、四年甚至十几年经验 , 才进入综艺界 。 这些GAGMAN之所以能在综艺舞台收放自如 , 某种程度正源于《搞笑音乐会》的培养与训练 。
“要让搞笑艺人们知道 , 靠着搞笑也能维生”是《搞笑音乐会》的宗旨 , 因此节目属下的搞笑艺人 , 会像KBS的职员一样每天勤奋地到办公室上班 , 一起开会、讨论策划、彩排练习 。
在日本 , 情况也类似 。 很多漫才演员都是先经过线下剧场培训 , 再输出到综艺当中 。
日韩经验让我们看到 , GAGMAN同样可以成为一个职业 , 一个有能力要求的职业 。 当GAGMAN成为成熟职业时 , 他们便能从职业中获得价值感 , 就像演员从演戏获得价值感一样 。
如果真的想以GAGMAN为职业 , 就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但优秀的GAGMAN绝非一天炼成 。
大张伟曾在采访中说 , 演艺行业的人都是”鸭子” , 表面波澜不惊实际上脚底下一直在”扑棱” , 始终朝着既定的方向努力游 。 GAGMAN便是这样的鸭子 。 每一句恰到好处的调侃 , 每一次分寸得体的自嘲 , 每一次尴尬的完美化解 , 都不是灵机一动 , 而是多年积累和学习的沉淀 。
澎湃新闻|致所有搞笑艺人:我没笑是因为你不行
文章图片
GAGMAN们 , 都在认真地搞笑 。
大张伟自己曾为了看懂美式脱口秀 , 苦学英文 。 他每一次上综艺要说什么 , 都做了非常多的准备 。 而这些背后的努力 , 他是不愿意通过屏幕告诉别人的 。
何炅也是一样 , 从1997年开始主持《快乐大本营》 , 至今已有23年参与综艺节目的经验 。 从业多年 , 何炅救场无数:某年跨年晚会 , 他紧急为话筒故障的搭档递上自己话筒;某次颁奖典礼 , 由于平板设备故障 , 他拿出手卡 , 且说:“我们除了有高端科技 , 还有最原始的手段”;某综艺节目游戏环节 , 他用调侃的方式提醒工作人员换道具……这是多年经验的累积 , 而综艺界也需要将这种经验 , 以“老带新”的理念传递下去 。
《认真的嘎嘎们GAGMAN》中就设置了这样一些导师课 , “我们并不会教大家什么是GAG , 因为这需要选手自己去悟 。 但我们会教 , 你该如何在综艺中更好地发挥 。 ”朱慧说 。
李诞会在自己的课上讲广告植入 , 告诉选手作为一个GAGMAN , 要在看似无意中把该做的广告做好 。 何炅会针对选手心理开课 , “作为GAGMAN , 心理上要克服很多难 。 有些人在第一期选拔后是崩溃的 , 有人则信心爆棚 , 何老师会一一解答他们的困扰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