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长三角示范区迎新策,一体化纵深破题( 二 )


青浦区金泽镇的华为研发中心、吴江的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嘉善的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 , 都在讲述创新经济的新故事 。
按照设想 , 至2035年 , 示范区内产业发展能级和辐射带动作用会显著提升 ,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龙头企业、创新品牌 。 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5%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不低于60% , 数字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 80% 以上 , 行业能效水平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
这场景 , 令人兴奋 。
多部门协商支持 , 破解跨区域政策制定难点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合作难 , 究竟难在哪?《支持政策》的出台过程或可见一斑 。
在程序上 , 政策制定涉及的行政区划有“三级八方” , 40多个相关部门主体 , 文件起草中 , 沟通层级多、协调难度大 , 两区一县在资金池、指标库、审批权方面有共性需求 , 也有差异化的诉求 , 起草文本的过程极富挑战 。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长三角示范区迎新策,一体化纵深破题
文章图片
示范区总规草案设想
“政策形成正式文本之后 , 提交两省一市正式征求意见 , 居然又收到了57条 , 作了那么多次的政策规划 , 这是我从来没经历过的” , 马春雷说 , 以往制定政策 , 到正式征求意见时 , 一般鲜有反馈 。 《支持政策》都基本成型了 , 收到不同意见数量甚至超过政策本身数量的两倍 , “这就要求执委会起草班子要有全面考量 , 求同存异 , 尽可能寻得最大公约数 。 ”
政策出台难 , 也难在内容 。
示范区要打破行政区经济的束缚 , 就要打通阻碍要素流动看不见的壁垒 , 形成统一高效的市场体系 , 通过政策一体化减少内耗性竞争 , 提升协同性和紧密度 。 《支持政策》涉及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素流动、管理服务创新的内容一共13条 , 接近三分之二 , 每一条的落实 , 都需要三地相关职能部门在实践中的保障 。
其中推进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互认的政策明确 , 在两省一市已按国家规定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 在示范区内跨域从事与原专技职务相同或相近工作的 , 无需复核或换发职称证书 。 对已按国家规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员在示范区内就业的 , 不必再对技能水平重新评价 。
示范区执委会认为 , “由此实行人才一体化举措 , 能消除阻碍跨区域流动的条条框框 , 降低阻力因素和流动成本” , 这离不开两省一市人社部门的支持 。
而在探索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和激励机制上 , 针对目标清晰的示范区内企业共性技术需求 , 探索“揭榜制”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机制 , 支持区内企业申报三省一市科技攻关项目 , 推动项目驱动一体化发展 。 示范区内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可以直接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 这需要两省一市科技、民政部门来保障 。
好在 , 职能部门也很积极 。 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陆敏说 , 上海市科委将在示范区内开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机制的先行先试,推动示范区内企业跨区域、便利化使用长三角全域的相关科技服务 , 探索建立财政资金跨区域结算机制 。 同时 , 已尝试建立了和示范区三地科技部门联合攻关机制 , 聚焦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等领域 , 联合支持示范区内企业释放创新需求、开展新技术攻关与应用,为后续一市三省全域协同攻关机制设计开辟“试验田” 。
两省一市共同为示范区扫除障碍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长三角示范区迎新策,一体化纵深破题
文章图片
示范区内的水乡古镇 。巨云鹏摄
这次的《支持政策》 , 赋予一体化示范区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和必要的管理权限 。
党的十八大以来决策层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举措 , 可以在地方试点的 , 支持一体化示范区集中落实、率先突破、系统集成 。 两省一市的改革创新试点示范成果 , 均可在一体化示范区推广分享 。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的具体授权 , 明确示范区执委会享有省级项目管理权限 , 负责先行启动区内除国家另有规定以外的跨区域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和备案管理 , 以及联合两区一县政府行使先行启动区控详规的审批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