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连亏四年遭问询,奶粉第一股贝因美何时重回前三甲( 二 )


wind数据显示 , 目前恒天然对贝因美的持股比例已经降至10.82% , 同时因为贝因美的股价已跌至6元左右 , 恒天然账面亏损超过20亿元 。
与此同时 , 双方之间的冲突也日益白热化 。
2019年4月 , 贝因美创始人谢宏公开表达了对恒天然的不满 。 他表示 , 中外企业理念差异巨大 , 恒天然的决策效率低下 , 无法真正理解中国消费品市场 , 反而拖累了贝因美的业绩 。 谢宏一度表示“引进恒天然是自己最后悔的决定” 。
2019年9月 , 贝因美宣布拟将公司名“贝因美婴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更为“贝因美股份有限公司” , 恒天然的董事蒲瑞安(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 对上述议案提出反对 , 声称无法判断相关战略和业务调整的战略合理性、公司应集中精力专注于解决当前主营业务面临的问题 。
7月3日 , 乳业分析师宋亮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 , 恒天然入资贝因美 , 意在寻找上游供应链的合作伙伴 , 降低成本 , 但效果并不理想 。 “当时恒天供给贝因美的原料价格要比市场价高很多 , 贝因美的生产成本不仅没有降低 , 反而增加了” , 宋亮补充说道 。
瘦身与下沉并举
面对内外品牌夹击、与恒天然合作终结并遭到抛售 , 贝因美能否起死回生 , 2020年的变革成为关键 , 从近期的市场动作来看 , 贝因美正在积极自救 。
第一步是“割肉”瘦身 。 今年1月 , 贝因美宣布全资子公司北海贝因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拟将所持有北海宁神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49%的股权予以出售;6月 , 贝因美发布公告 , 拟以1791万元将全资子公司上海贝因美食品销售有限公司的100%股权转让给杭州洋驼贸易有限公司和自然人叶峰 。
两次股权转让公告中 , “切割非核心品类”成为关键词 , 业界普遍认为贝因美正在试图瘦身降本重新聚焦主业 。
“贝因美正在进行战略收缩 , 把一些不相关或是关联不大以及亏损的子公司陆续出售 , 主要目的是进行减亏 , 集中精力做好奶粉业务 。 ”宋亮告诉时代财经 。
卖卖卖的同时 , 贝因美还在买买买 。
今年2月 , 贝因美发起对区域乳企呼伦贝尔昱嘉乳业的收购 , 后者的市场集中在三四线城市及村镇 。 贝因美声称 , 通过此次收购 , 将实现品牌下沉 , 拓展更广大的乡镇市场 , 提高市场占有率 。
从国内奶粉行业的发展趋势看 , 贝因美选择市场下沉也合乎逻辑 , 但很可能会遭遇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
国海证券研报分析指出 , 目前三四线城市人口生育率高于一二线城市 , 同时也是国产奶粉的核心市场 , 消费能力正在不断抬升 。
不过 , 飞鹤、伊利、君乐宝等几大国产奶粉品牌几乎都在三四线城市重点布局 , 再加上外资品牌逐步下沉 , 小县城的生意并没有贝因美预想的轻松 。
“三四线市场品牌集中度很高 , 下沉难度确实很大” , 不过宋亮也指出 , 国内部分三四市场还存在一定空白 , 比如西南地区、华东华南的三四五线城市 。
朱丹蓬则认为 , 贝因美此次并购与其渠道下沉关系不大 , 主要目的在于夯实奶源供应 。 他进一步对时代财经指出 , 贝因美目前现金流紧张 , 收购之后成效如何有待观察 。
瘦身与下沉战略并举之下 , 贝因美似乎抢回了一些市场份额 。 今年5月 , 贝因美总经理包秀飞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 , 根据尼尔森数据 , 贝因美的市占率约为4% , 在国产奶粉当中排名前4 。
今年2月贝因美发布的《2020年-2024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指出 , 要建设以用户数据为核心、产品为基础、数智化驱动的母婴新零售业务模式 , 产品销售规模重回行业三甲 。
不过 , 罗马非一日建成 。 朱丹蓬表示 , 谢宏回归公司管理、包秀飞操盘之下 , 贝因美的经营得到了阶段性改善 , 但品牌、渠道和产品上的诸多问题 , 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 。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 , 除转载外 , 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 ,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 , 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 。 违反上述声明者 ,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 , 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chiding@time-weekly.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