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院TB|“早死早超生”:让你不再拖延的招数来了( 二 )


根据以上逻辑 , 研究提出研究假设:“牵挂事”及其引发的额外反刍增加 , 能够促使个体选择尽快体验负性事件 。
研究者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负时间折扣的“去牵挂”解释:“去牵挂”代表着尽快去经历负性事件(即“早死”) , 以留出足够时间精力保证后续事件完成的质量(即“早超生”) 。
“有无牵挂事”影响大不同
看完上面的解释 , 想必大家都发现了我们在推论中提到了一个关键角色——牵挂事 。 那么究竟“牵挂事”是不是“负折扣现象”发生的关键因素呢?其内在的中介机制又是什么呢?
研究1
在研究1中 , 研究者邀请了59名本科生参加 , 让被试们想象要参加一场英语口语考试 , 被试们需在现场选择一周内想要参与考试的时间 。 随即 , 被试们对英语口语考试是否代表消极事件进行评分 。
结果显示:英语口语考试被视为负性事件 , 且被试对英语口语考试的评价越消极 , 越有可能倾向于选择尽快参加考试 。
看来 , 研究1不仅证明了英语口语考试可以被视为一种负性事件 , 而且还初步证实了负折扣现象的存在 。
研究2
在研究2中 , 研究者邀请了75名本科生 , 同样要求被试在一周内选择一天来参与英语口语考试 。 只是在决策前 , 实验组的被试们被告知他们需要在第十天进行课程论文汇报(牵挂事);而控制组的被试们被告知第十天他们需要出席班级聚会(无需组织) 。 紧接着 , 被试需要对“论文汇报”及“班级聚会”对自己的分心程度进行评分 。
结果显示 , 在“论文汇报(有牵挂事)”条件下 , 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更早进行考试(消极事件);并且 , “论文汇报”使被试产生的分心程度显著高于“班级聚会” 。 通过反刍分心 , “牵挂事”对个体的选择偏好产生了影响 。
科学大院TB|“早死早超生”:让你不再拖延的招数来了
本文插图
有牵挂条件下个体对即时体验负性事件的偏好(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由此可见 , “牵挂事”的出现使个体认为这件事需要反刍与分心 , 为了保护有限的认知资源 , 他们更愿意较早面对负面事件 。 然而在研究2中“牵挂”程度操纵采用的是不同任务 , 且尚未控制情绪等因素 , 为了进一步证实结果的稳健性 , 研究者进行了研究3 。
研究3
研究3的研究程序根据研究2控制组的任务进行改编 。 被试会在想象中的“班级聚会”中扮演不同角色(任务的难度和重要程度) , 从而对“班级聚会”有不同的关注度(无牵挂/少牵挂/多牵挂) 。 每个组的被试在完成口语考试日期的选择以及分心程度的评分后 , 还需对自身感受到的消极情绪(焦虑和担忧)和积极情绪(快乐和激动)进行评分 。
研究结果显示:多牵挂组更倾向于提早进行考试 , 而且被试产生的负性情绪显著高于正性情绪 。 这也再次证实了口语考试的消极事件属性 。 被试在多牵挂组感受到的分心程度也显著高于另外两组 , 后续分析证明了由牵挂事而导致的分心和反刍依然导致了被试对消极事件偏好影响 。
科学大院TB|“早死早超生”:让你不再拖延的招数来了
本文插图
【科学大院TB|“早死早超生”:让你不再拖延的招数来了】在高牵挂、低牵挂和无牵挂条件下 , 个体对即时体验负性事件的偏好(图表来源:作者绘制)
由此 , 以上研究共同得出了一个稳健的结论:在存有“牵挂事”的前提下 , 个体更有可能选择更早地经历负性事件(英语口试) 。 也就是说当个体预期会经历一个负面事件和一个会占用他们精力和时间的后续牵挂事件时 , 他们更有可能选择更早地经历负面事件 , 以便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他们所关心的后续任务上 。
所以 , 为了避免拖延 , 我们该给自己更多的任务?Too simple!时间也很关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