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城市焕新研讨会召开 徐汇“国际邻里中心”揭牌( 二 )


近年来 , 上海不少原本让老百姓“难走进”的历史建筑开始变得“可亲近” 。 日前 , 位于上生·新所内的优秀历史建筑孙科别墅向公众开放 , 市民终于能一睹建筑大师邬达克在上海最“神秘”的作品 。 早在2018年上生·新所初开放时 , 负责项目开发和修缮的上海万科就历经了一次颇为复杂的城市更新考验:首批开放的13栋建筑“年龄”跨越数十载;仅孙科别墅就杂糅了5种建筑风格 。 最终 , 通过为每栋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方案 , 如今的上生·新所成了一处集商业文化体验、文创办公园区、历史建筑风貌于一体的“城市客厅” 。
今年3月刚刚部分开放的黑石公寓也有类似经历 。 同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 黑石公寓在历经3年多的修缮后 , 如今公寓2层至6层仍有居民居住 , 而一楼则成为两家“新晋网红”幸福集荟书店和Drops咖啡馆的所在地 。
而今 , 市民游客可以随时走进黑石公寓 , 在铺设了马赛克瓷砖的复古走廊打卡拍照 。 周边来自上海交响乐团、上海音乐学院的乐手、师生、艺术家们也经常光临 , 同居民、普通参观者相邻而坐 。 “这就像城市‘老物件’里的新客厅 , 既是一个市民休闲的所在 , 也是一个文化传承空间 。 ”作家孙甘露对黑石公寓这处“焕新点”的评价 , 便是最好的概括 。
从锈带到“秀带” , 存量空间变身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去年曾在上海表示 , 当代城市间的比较和竞争 , 正越来越多地与城市后天的努力、眼光、判断、投资产生关联 。
对城市存量空间的焕新探索 , 便是一场考验眼光和远见的“空间投资” 。 验证“投资效益”的除了经济表现 , 还有人的感受度 。
位于徐家汇商圈的T20大厦 , 已经成为上海城市更新的首例示范项目 。 7月8日 , 位于徐汇滨江的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即将开启首场全球推介 , 对AI大厦的设计师陆钟骁来说 , 徐汇滨江过去10年来的变化 , 折射出了上海对浦江两岸规划设计理念的进步 , 更让他看到了这块城市“大衣料”所能辐射的无限可能 。
在一批新建筑拔地而起前 , 徐汇滨江最为人称道的是将一批老工业遗存改建为一座座风格迥异的美术馆:西岸艺术中心曾是原上海飞机制造厂的250号厂房,诞生过中国第一架水上飞机“飞龙一号”;余德耀美术馆曾是原上海飞机制造厂的机库 , 现在仍完整保留了昔日的拱形屋顶;龙美术馆原是北票煤炭码头所在地;废弃的航空油罐变身艺术公园 , 成为“开窗透亮 , 开窗见绿”的公共空间……
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看来 , 上海的城市更新早已不是简单的城市美化 , 而是要坚定地把人的需求作为最大目标 。
【上观|城市焕新研讨会召开 徐汇“国际邻里中心”揭牌】就在最近 , 市民周小姐发现徐汇滨江出现了一排沿江外摆位 , 地点就在拥有法国蓬皮杜展陈合作的西岸美术馆 。 点上一杯咖啡 , 品尝一块艺术大师“蒙德里安”经典配色的蛋糕 , 原先要扒着水泥围栏才能看江景的体验成为历史 , 取而代之的是静静体验江风拂面的惬意 。
这些“空间投资”的成果 , 将原本让老百姓存有距离感的“艺术馆”和“工业遗存” , 同时变成了可随时走进的公共场域 。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愿景 , 也由此与上海的市民生活紧密相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