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的出路在哪儿

老字号品牌是一笔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网友的回复
老字号倒闭也有不少原因是那些年纪较大的老板不愿意适应时代变通,推广销售一成不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网友的回复
我和楼主一样,身上患的小病时都是吃有历史的中成药,太和洞我家也有,好像是百年历史的品牌,吃了这么多年质量一直很好
■网友的回复
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新鲜感,要抓住他们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网友的回复
很理解题主的想法,小时候身边都是老字号,现在身边都是新品牌,走在街上都没了儿时的回忆
■网友的回复
现在某些假货名称都类似老字号,各种山寨横行。其实楼主支持的太和洞也有不少影射品,如天和洞、大和堂、泰河栋、钛和等,因此我们在购买时要说清楚是品牌名称,以免店员拿错其他品牌的影射品
■网友的回复
大多数老字号都没有进行网站建设,或者网站建的比较简单,消费者获取不到老字号更多的信息
■网友的回复
老字号逐渐衰败的原因有很多,外部原因占了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自身问题。
■网友的回复
上海人夏乾良 1984 年出生,在一众老字号掌门人中,他算是个年轻人。
2018 年,天猫“天字号”计划的“天猫出海”项目启动,老字号“炊大皇”打来电话问:“小夏啊,什么叫海外?跟贸易有什么关系?”
【老字号的出路在哪儿】 夏乾良解释一通后,“炊大皇”下了个结论:你们“张小泉”可以先去试试。年轻企业家的认知和魄力,推动“张小泉”尝试线上“出海”。
以 2013 年为分水岭,张小泉的品牌文化有两个版本。
2013 年前的整体面貌是:我不变,我是一个老字号,永远不变。
创立于 1628 年的张小泉,百年前曾远渡重洋。1915 年,张小泉剪刀参加了巴拿马的万国博览会并获得二等奖,自此远销南洋、欧美。1984 年,国内市场需求高涨,这家企业陆陆续续暂停了所有的外贸业务。
到了 2013 年,它碰到了痛点,迫使企业自发地转变。
消费者年龄层次年轻化后,具有不同审美观念的小众族群出现,他们对于美的需求千差万别,推动着张小泉的产品作出相应变革。再者,为了“更中国”,深度挖掘老字号的底蕴和精髓,打开更大的市场,也势在必行。
2018 年,“国潮”这个词汇热度急剧飙升,从纽约时装周上的李宁“悟道”“虎鹤”,到华为的高端机型与苹果一争天下,国内的本土品牌在消费市场上势不可挡。这也为老品牌焕发青春指明了方向——“更中国”的内涵在于更贴近中国文化。
2019 年 3 月 6 日,在《中国政协》杂志的“2019 两会委员说”栏目中,政协委员们这样热议“平台经济下的新文创新消费”:传统文化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的文化产业应该结合市场,让中国人的智慧变成财富,并走向世界。
天猫海外负责人冷月曾分享过海外华人对国货老字号的渴求。
一个澳洲女孩是二代中国移民,她特别想买文房四宝,但在当地很难买到,希望天猫把最具中国文化积淀的文房四宝带到当地市场。在冷月看来,“对中华老字号最有感情的群体之一就是亿万海外华人。”
安吉拉的女儿玛菲是马来西亚的三代中国移民,她与这位澳洲女孩有着同样的好奇心和乡愁。
“我的购物车里装了很多我不认识的东西,从吃的到用的都有:爷爷的龙井茶,奶奶的广东香肠……我开始是听嘱咐加购物车,后来跟着老人尝试,渐渐有了好奇心。”15 岁的玛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华人只是海外市场的敲门砖,要让真正的外国人购买我们的东西,才是开拓了新市场。”不过,对于夏乾良来说,海外华人并不是品牌出海的终极目标客户,“华人只是海外市场的敲门砖,要让真正的外国人购买我们的东西,才是开拓了新市场。”夏乾良说。
“一店卖全球”事实上,中国从不缺有历史有品质的“老字号”,缺的是年轻消费者以及新消费市场对它们的认知度和美誉度。而通过平台经济发挥矩阵力量,可以打开一条捷径。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