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网|厌氧沼气池让湿垃圾变能源 松江叶榭计划年内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

:原题为_解放网|厌氧沼气池让湿垃圾变能源 松江叶榭计划年内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
解放网|厌氧沼气池让湿垃圾变能源 松江叶榭计划年内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
文章图片
解放网|厌氧沼气池让湿垃圾变能源 松江叶榭计划年内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
文章图片
解放网|厌氧沼气池让湿垃圾变能源 松江叶榭计划年内在全镇农村地区全面推广
文章图片
湿垃圾倒进池子后经半月发酵就可产生沼气  本版图片/晨报采访人员  张益
“现在太方便了!原来烧一壶水要10分钟 , 用了这个后只要5分钟 。 燃气费也省了 。 ”说起前不久才用上的“新武器” , 家住叶榭镇井凌桥村的张阿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
张阿婆口中说的“新武器”正是沼气 。 沼气 , 是一种在沼泽、湖泊、池塘中通过微生物发酵所产生的可燃气体 。
“如果说‘沤制还田’是湿垃圾处理1.0版本 , 那这次的‘厌氧沼气池’可以算的上是2.0版本 。 ”叶榭镇社区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文东介绍道 。
据了解 , 位于井凌桥村的“厌氧沼气池”通过填埋湿垃圾 , 不仅每天可处理1吨湿垃圾 , 还可“变废为宝”将其转变成可供再生利用的资源 。
池盖打开后并没有异味
每天6:30至8:00是井凌桥村定点投放垃圾的时间 。 8点一过 , 村里的工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 相比别处湿垃圾需要垃圾清运车帮忙转运 , 井凌桥村可谓“自给自足” 。
据了解 , 工人们只需将湿垃圾桶移至对街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站 , 即可进行垃圾处理 。 “三个池每天能处理一吨湿垃圾 。 ”张文东指着地上的池子介绍说 。
整个过程也相对简单 , 工人只需用工具掀开地上的盖子 , 再将池子抽空 , 把湿垃圾挤压进去 , 即可通过内部处理设备进行发酵 。 发酵的过程大约需要半个月 , 当中还需在脱硫塔中进行臭味去除 , 半个月后这些湿垃圾就形成了可供再生利用的沼气和沼液 。
让采访人员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 满是各类湿垃圾的“厌氧沼气池”被打开后 , 并没有什么异味 。 “这是因为厌氧菌的存在 , 让味道没有那么重 。 ”张文东解释道 。
据张文东介绍 , 井凌桥村和四村村每天产生的湿垃圾量不到10桶 , 按每桶100公斤算 , 不到1吨 。 而现时“厌氧沼气池”每天可处理1吨湿垃圾 , 完全可以满足两个村的需求 。
“生”出沼气沼液各有用途
采访人员在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站看到 , 三个“厌氧沼气池”旁的小房间内除了有一个大型脱硫塔外 , 还摆放了一台燃气灶 。 转动燃气灶的打火开关后 , 强烈的火星瞬间涌现出来 。
张文东告诉采访人员 , 这台燃气灶主要是测试沼气用 。 这里测出来没问题 , 居民家里用也不会出现问题 。 据了解 , 目前井凌桥村内的四户人家已经用上了沼气 。 沼气的出现 , 让村民免费用上了可供日常做饭的燃气 。
此外 , 由湿垃圾转变而成的沼液则是天然的肥料 , 用来种植蔬菜或粮食是很好的补给 。
目前看成本优势明显
说起农村沼气利用 , 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搞过试点 。 但后来因种种原因未能坚持而废弃 。
叶榭镇也曾走过湿垃圾处理1.0时代:当时的垃圾投放在积肥池内 , 因其发酵慢 , 容量不大 , 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垃圾量 , 所以另辟蹊径寻找更加快速有效的处置模式 。
张文东还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叶榭镇13个村庄每天产生的湿垃圾六七吨左右 , 加上各种费用后的处置总价约在900元每吨;而目前正在试点的沼气池 , 加上脱硫装置等全部设备 , 基本是一次性投入 , 后期维护成本小 , 共计37万元 , 按照最低使用年限10年 , 每天一吨的容量计算 , 处理成本在100元每吨左右 , 大大节约了农村湿垃圾的处理成本 。
另一方面 , 按照每月每户居民家中花费50元的燃气费来算 , 一旦扩大使用范围 , 能为全镇居民省下一笔不菲的费用 。 张文东告诉采访人员 , 井凌桥村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站试点将继续探索 , 接下来会在增加压力罐容量方面做文章 , 让其拥有更好的储存再生资源能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