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征交趾
征侧与征二两姐妹是汉朝交趾郡麋泠县(今越南河内一带)人 。 她们的父亲是县雒将 , 也就是部族首领 。 雒者 , 雒越是也 , 古代南方百越人的一枝 , 是今天越南主要民族京族的祖先 。 雒将是政府任命的、由当地土豪担任的官职 。 征氏姐妹身材高大 , 类似于今天的服装模特 , 这在当时当地的越南很少见 , 又是贵族家庭出身 , 不需要为生计发愁 , 闲得无聊 , 两姐妹整天在家舞刀弄枪 , 练出一身好武艺 。 父母一看 , 大姑娘家这个样子也不是长久之计 , 还是赶紧嫁人吧 , 于是为姐姐征侧说了一门亲事 , 嫁与朱鸢人诗索 , 这个诗索也是个部族首领县雒将 , 也算门当户对 。后来诗索被交趾太守苏定捕杀 , 原因吗 , 史书上没有说 , 我估计 , 跟当地政府征收税赋和征发劳役这些事有关 。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 , 派兵南下征服了岭南地区和越南中北部 。 秦末动乱 , 南海尉赵陀自立为王 , 建立南越国 。 汉武帝时期汉朝消灭了赵氏割据势力 , 将南越分置九郡 , 后改七郡 , 统称交趾 , 地方最高官员为刺史 , 下面七郡的最高官员为太守 , 全部由中央政府派遣 。 其中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 , 汉人影响较强 , 当地人逐渐朝着与汉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 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 由于条件不同 , 汉人则朝着与越人融合的方向发展 。 当时岭南地区没有经过开发 , 大多数地方都是茫茫的原始丛林 , 特别是越南中北部、广西西部的土著风俗异于中原风俗 , 很多部落还处于母系社会后期 , 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 , 对于国家、赋税、法律这一类东西根本没有概念 。 西汉时 , 交趾地初列为郡 , 高级地方官员均由中央委派 , 而县一级职务多为当地部落首领担任 , 早期交趾地区不用交纳赋税 , 而是贡纳当地的土特产等 。 到东汉时期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当地具备了征收税赋的条件 , 地方官员开始把征收来的财产向中央转移 , 损害了部落首领和原住民的利益;汉人移民的到来 , 与当地原住民争夺土地 , 引起原住民的反抗 , 移民势必依靠东汉政府在交趾的政权扩大势力 , 而部落首领作为原住民的代表有责任保护交趾原有的公社田 , 以雒侯、雒将为首的交趾地方割据势力与东汉中央政权矛盾逐渐尖锐 。 当时的汉朝中央政府规定 , 对于象交趾这样的边疆地区不宜实行汉朝的汉律 , 应延用当地的风俗习惯 , 而苏定这类官员 , 把当地人视为野蛮人 , 对其实残酷的压迫与剥削 。 对敢于反抗的当地部落首领予以捕杀 , 征侧的丈夫诗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遇害 。话说太守苏定召见诗索 , 问道:你管辖的地方 , 今年的税赋什么时候能交齐?诗索:咱那旮旯没这个习惯 , 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要交什么税、服什么役 。苏定:那是以前 , 现在你们是大汉的子民 , 交税服役是应尽的义务 。诗索:我们已经交过税了 。苏定:那是去年的事情 , 去年你们吃了饭 , 今年就不需要吃饭吗?诗索:我们那里近来遭灾了 , 又是旱又是涝的 , 今年的税赋就减免了吧 。苏定:胡说 , 那是你们的借口 , 存心就不想交税 , 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 本官给你们减了税 , 怎么向朝廷交待?不给你们点厉害 , 你们是不会老实的 。 最后问你一句 , 交不交 。诗索:不交 。苏定:来人 , 拉出去砍了 , 把人头挂在城墙上示众 。征侧为夫报仇 , 起兵造反 , 一举打败了当地的官军 , 苏定出走 , 南方大乱 , 并攻占了交趾郡 。 当时南方土著纷纷响应 。 九真 , 日南 , 合浦诸郡皆叛 , 征氏姐妹取得了六十多座城池 。 征侧干脆建立政府 , 自封为女王 , 征二为大将 。 交趾周边的郡县畏惧于征氏姐妹 , 只能闭门自守 , 绝不敢出兵讨伐 。 光武帝刘秀闻讯 , 派伏波将军马援率汉军前去镇压 。 从广西到越南 , 山高林密 , 交通不便 , 所需时间太长 , 有可能遭到义军伏击 , 马援决定从海上走水路到越南 , 大军经广西合浦出发 , 沿近海向南行驶 , 出其不意地登陆交趾 。 马援的这一招完全出乎征侧的预料 , 她以为汉军会从北边陆地进入交趾 , 仓促之下急忙调集人马在浪泊(越南仙山)阻击汉军 。两军对垒 , 起义军一眼望去 , 但见汉军人人戴头盔 , 身披凯甲 , 中间的军士手执长矛竖立 , 如同森林一样 , 两侧的军士一手执大刀 , 一手持盾牌;站在最前沿的几排军士 , 手挽长弓、持利箭 , 引而不发 。 一顿军鼓响起 , 紧接着号角齐鸣 , 从军阵两侧疾驰出骑兵 , 向起义军后面包抄 , 箭矢如雨点般呈抛物线状向义军砸下来 。 反观义军这边 , 一个个破衣烂衫、蓬头诟面 , 手里拿着扁担、锄头、木棒、菜刀 , 队形混乱 , 没有章法 。 义军都是一些农民 , 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 胆小的就逃跑了 , 剩下一些胆大的亡命徒与汉军硬拼 , 不过两个时辰就溃散了 , 汉军斩首数千 , 收降万余人 。 征氏姐妹见势不妙 , 带领剩下的人马逃进深山老林 , 打起了游击战 。 马援派人向当地部落首领和民众发布声明 , 废除前任太守苏定颁布的苛刻法令 , 改用当地人熟悉和习惯的传统来处理政务 , 免除了税赋和劳役 , 任命服从汉朝政府的当地人士担任地方官吏 。 政策执行后 , 大大缓解了当地人的抵触情绪 。 许多人脱离了义军 , 回归平静的生活 , 起义军的人数越来越少 。 两姐妹带领余部逃到金溪(今越南永福省安乐县)的一个山洞里 , 扼险自固 。 这个洞穴很深 , 四周高山环抱 , 只有一个出口 ,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马援来到洞口 , 仔细观察了地形 , 命令士兵就地砍伐树木 , 在洞口周围筑起营寨 , 留下一部分人马 , 在当地巡逻监视义军动静 , 其余的人继续攻城略地、征集粮草 。 数月过去 , 当地竟荒无人烟 , 且疫病流行 , 许多士兵病故 , 有将领劝马援退兵,马援不为所动 。 一年过去了 , 征氏姐妹以为汉军攻不进来 , 时间长了就会退兵 , 洞中储蓄的粮食够吃一年 , 坚持下去必定苦去甘来 。 不料汉军一直围困 。 洞中的粮食快吃完了 , 水道也被阻塞 , 义军又饥又渴 , 只能从洞口杀出 , 汉军守在洞口 , 出来一个就砍一个 , 众人吓得退回洞中 , 汉军向里传话 , 投降者免死 , 义军纷纷放下武器 , 只有征氏姐妹继续顽强 , 双双就擒 , 当由汉军缚住 , 推至马援面前 , 马援即令刀斧手将两人推出砍头 , 传首洛阳 。 关于二征姐妹的命运 , 史书记载很简单 , 民间也流传着种种说法 , 有说她们被马援手下大将刘隆俘虏后斩首;有说她们中了埋伏被乱箭射死;有说她们被刺客刺杀的;有说她们投江自尽的;壮族有民间传说 , 有位壮族士兵牛哥随马援出征 , 有一次带领几个人侦察义军动静 , 碰到征侧在河里洗澡 , 牛哥一箭射杀征侧 , 回到军营时 , 碰到征二带兵偷袭营寨 , 危急之中 , 牛哥带着征侧的首级出现 , 冲入敌阵 , 义军大乱 , 凡有人抵抗 , 他都用征侧的人头挡过去 , 义军没有人敢伤害征侧的首级 , 牛哥一路所向披靡 , 一直冲到征二面前 , 把征侧的人头朝她一扔 , 征二慌忙接着 , 牛哥趁势上前 , 一刀捅死征二 。接着马援又以楼船二千余艘 , 战士二万余人 , 跨海南下 , 进入遍布深林巨木、大象犀牛出没的九真郡 , 开山填海 , 一路狂扫 , 又斩获征侧余党五千余人 。 马援将叛乱的义军首领三百余人北迁湖南零陵郡 。 至此 , 交州诸郡的大规模叛乱宣告结束 。 但马援并没有就此离开 , 而是选择继续留在交趾维稳 , 他每过一地便修建城池 , 兴修水渠 , 劝导教授农民种植庄稼 , 惩治恶吏 , 并上奏朝廷将欺压百姓维稳不利的官员苏定下狱治罪 。 平定二征起义后 , 马援立铜柱作为交趾边界的标志 , 其柱铭文为:“铜柱折 , 交趾灭” 。 当地人十分愤恨 , 凡有人经过铜柱 , 就用石块投掷击打 , 天长日久 , 石头越来越多 , 聚成山丘 。 铜柱再也看不到了 。汉军平定了交趾 , 并没有使当地人完全驯服 , 虽然有一些中原人迁到当地居住 , 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 促进了越南的进步 , 但人数太少 , 影响有限 , 而当地人的民族意识却在发展中逐渐形成 , 没有被汉化 。 因为交趾距汉朝腹地太过遥远 , 又很落后蛮荒 , 疫病流行 , 生活艰苦 , 中原人士不到万不得已 , 是不愿意来交趾的 , 朝廷派到当地的官员 , 也被认为是贬职或发配充军 , 一有机会就会离开 , 不愿在当地扎根 。 两征起义后的一千多年间 , 当地人多次起兵反抗中原人的殖民统治 , 使中原政府损兵折将、劳师废饷 。 到了明代 , 实在是撑不下去了 , 中原的势力退出了越南 , 承认了越南的附属国地位 , 没有再派流官 。 流官是中央政府派驻某地的、有固定任期的官员 , 不能世袭 , 所以称流官 。 派驻了流官的地区被视为中央政府直接统治的地区 。 与此对应的是某些偏僻的、有着强大地方武装的地区 , 中央政府想要直接管辖成本太高、代价太大 , 改用间接的方式 , 只要这个地区的实力派承认中央政府的权威 , 并每年进供 , 中央也承认当地豪强的权力 , 并任命官职 , 这种官职是可以世袭的 , 称为土司 。 这种间接统治的方式称为“羁縻” 。 如果中央政府实力增强后 , 改变统治方式派驻流官 , 称为“改土归流” 。 获得附属国地位为近代越南最终实现完全独立奠定了基础 。 作为首次反抗外族侵略的义军首领 , 征侧、征二姐妹在越南广受人民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