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聊科技 BI将成为决策者的诸葛亮,专访|「Smartbi」VP徐晶:未来( 二 )


第三阶段国外Tableau这类可视化为主的产品兴起 , 我们开始意识到可视化也是非常重要 , 开始增强自助可视化分析能力 。 另外 , 17年我们推出了一个新产品 , 就是有一个小女孩讲话 , 数据就能出来 , 开始迈向智能阶段 。 不过这只是我们探索的一个阶段 , 目前市面上并没有客户有明确的需求 , 都在观望的阶段 。 不过也好理解 , 新的技术出来 , 市场接受是需要时间的 。 整体来说我们的产品发展路径 , 其实跟BI金字塔三个阶段:传统BI , 自助BI和智能BI应该说是完全吻合的 , 也很巧合 。
CSDN:要真正做好以上这些点 , 技术上的难点在哪儿?
徐晶: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不同的功能的解决思路不一样 , 不能同一而论 。 例如报表功能 , 技术路线上面就是要给他们更多的选择;自助分析就不一样 , 要考虑使用人员的操作能力 , 需要尽量操作简单化 , 能快速出东西而且有效 , 另外表格颜色 , 版式也得好看;数据挖掘 , 分析功能的话 , 处理的数据量会大小不一样 , 所以考虑到数据挖掘这个架构上我们就有区别 , 增强可拓展性 , 可以是分布式计算的 , 支持海量数据 , 支持Python扩展等等 。
第二是整个架构稳定性安全性可拓展性 。 各个企业的数据量都是越来越大 。 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 所以出现安全漏洞的时候 , 怎么做到不宕机就修复补丁;怎么让系统在运行资源不够的时候 , 扩展计算资源 。 这些对平台的能力也是要求挺高的 。
CSDN:刚刚聊了BI的技术发展历程 , 商业应用 , 也具体聊了产品定位 , 解决思路 , 技术难点 。 接下来聊聊国外的一些情况 , 您觉得国内外在BI这一块 , 我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徐晶:国外产品Tableau、PowerBI这两个是比较强劲的 。 整体上来说 , 国外产品有这么几个优点:
1.产品设计:整个架构和规划上面要思路比更加的清晰和专注 。 比如说像tableau , 他就很好地把握了数据可视化这么一个潮流;
2.细节:真正开发比如说它的配色 , 还有好多自己内部的一些处理函数什么的 , 确实做得更细致 , 这点这点反映了他们做事情那种追求极致的那种状态 , 我非常欣赏 。
缺点的话也很明显:一是本地化服务一般 , 用过的都知道;二是因为太专一 , 所以功能不够丰富 。
CSDN:作为企业用户 , 应该如何去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呢?有哪些点企业可以去把握?可否给大家分享一些具体的经历?
徐晶:一句话 , 从实际需求出发 。 举个例子 , 生活在城市里面 , 大家都有交通的需求 。 从a点到b点的需求 , 我们会怎么去达成?我们有多种选择 , 可以打车去 , 可以开车去 , 可以坐地铁 , 可以骑自行车 , 甚至可以混合出行 。 方式很多种 。 正如立体化的城市交通 , 数据分析业务员去做数据分析的时候 , 也有多种路径可选 。 所以即便是同一个目标 , 因为选择路径不同 , 导致了不同需求 。
自助分析上 , 我们推一种概念叫做自助分析工具集 , 给用户提供不同的选项 。 比如说我们最近刚签的华为 。 业务一线人员天天做的都是Excel , 如果换软件会对业务人员造成了困扰:两边互相要导 , 要把数据导到BI产品里 , 同时Excel上还得备份 , 两个东西做完了以后 , 还得不断的导出Excel去整合 。 但是Smartbi工具集里包括“Excel分析”功能 , 在Excel里直接做自助分析 , 事情就简单了 , 整个集团就开始全部推广使用了 。
CSDN:看了很多科技电影 , 我想大家心中理想中的BI都是人机交互 , 通过语义来表达诉求 , 使用工具接受指令 , 自助分析 , 最后将需要的数据直接以表格或者 , 图形的形式传递给用户 。 这样的场景离我们有多远?BI的未来 , 您怎么看?
徐晶:未来 , BI会给企业带来无可限量的价值 。
今年我们年底的时候会推V10的版本 , 自然语言的功能就会得到比较大的加强 。 发布这个版本以后 , 我希望企业无论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 , 有什么样的需求 , 我们都可以满足 , 让大家能够享受到数据分析的乐趣和便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