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嫡长子继承制?清朝皇帝根本不讲究这玩意( 三 )


“蛊”这种东西充满了神秘和恐怖的色彩
最后的结果是既务实又有才能 , 而且手腕老辣、善于造势的皇四子胤禛 , 被玄烨在遗诏中钦点为帝位继承人 。 尽管雍正皇帝在夺嫡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屡被阴谋论者所诟病 , 但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个称职、甚至可以称之为杰出的皇帝 , 他的那些竞争对手们即便能够取胜 , 也不敢说比胤禛做得更好 。
玄烨的养蛊法选储 , 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 。
胤禛在夺嫡过程中 , 恐怕会对老爹这种残酷无情的选储法感到不满 。 不过等他成为皇帝以后的想法肯定不同——嫡长子继承制虽然能避免兄弟之争 , 却不能保证皇位继承人的素质;太子制则更糟 , 既不能优中选优又无法避免皇子间的相互倾轧、争夺;而像玄烨所采取的养蛊法 , 则不是人人、时时都适用的 。 所以胤禛吸取了历代立储的教训并结合自身经历 , 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不再公开立太子 , 而是秘密立储 , 直到皇帝驾崩以后 , 皇储的身份才真相大白 。 秘密立储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是由皇帝亲书立储诏书一式两份 , 一份安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边的锦匣内 , 另一份皇帝亲自保存 。 等到皇帝驾崩后 , 由指定的亲信大臣取出两份诏书共同拆封 , 对证无误后当众宣布新皇帝人选 。
天下最大的秘密 , 就藏在这块匾额的背后
清朝的秘密立储制度使用的时间并不长 , 只选出了弘历(乾隆皇帝)、(嘉庆皇帝)、旻宁(道光皇帝)、奕(咸丰皇帝)四任皇帝 。 但秘密立储更大的意义在于将清朝的帝位传承制度化 , 减少了内耗 , 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清朝中叶之前每逢帝位传承便起纷争的局面 。
当然 , 秘密立储制度更大的意义在于使得在中国传承了数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 , 起码在帝位传承这一领域无论是从名义上还事实上 , 都画上了一个句号 。
旻宁是清朝唯一的嫡长子皇帝 , 奕詝还差点意思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从他往上数的祖宗三代 , 要么雄才大略、要么治国无双、要么才气绝伦 , 偏偏他这个“皇四代”是个才能平庸的老实孩子 , 而且大清朝的家底也快被他的败家老爹祸祸光了 。 如果颙琰是个昏君也就罢了 , 可他虽然能力不行 , 却偏偏是个既有理想又非常勤政的皇帝 , 直到临死前还在拼命的批改奏章 , 一门心思想实现“中兴” 。
类似康雍乾时期的剧烈扩张是不能持久的 , 嘉庆皇帝再怎么拼命也改变不了这一现实
所以琰的一生 , 注定就是痛苦、无奈又挣扎的一生 , 结果也只能是“然并卵”——大清朝国势的倾颓 , 不是他一个平庸天子所能改变的 。
体现在立储这个问题上 , 一个平庸皇帝最爱干的事就是“打安全牌” 。 他既没有玄烨的眼光和格局、可以坐视九子夺嫡 , 更没有胤禛那样的才具和决断、可以创建秘密立储制度 , 也没有弘历那样的坏运气、太子立一个死一个(所以才轮到颙琰) 。 所以早在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也就是颙琰得以亲政的头一年 , 他就迫不及待的按照秘密立储的祖宗家法 , 把立旻宁为储的诏书藏在了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边 。
旻宁这个嫡长子能当上皇帝 , 在于他老爹的无能
理由?大概是因为选择年仅17岁的嫡长子旻宁 , 对于颙琰来说是个最为保守、也最为安全的选择吧 。
21年后 , 颙琰驾崩 , 旻宁顺利即位 , 是为道光皇帝 , 也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
有人可能会问 , 那咸丰皇帝奕詝怎么算?人家也是嫡长子好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