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80个大棚,64万斤菜,咱们去收,咱们去送”

菠菜、香菇、西红柿,再带一棵胖乎乎的圆白菜,“行了,正好中午做打卤面!”接过何京伟手里的菜,82岁的张奶奶连声道谢。惊喜还没完,放下蔬菜,何京伟又拿出一个精美的小香囊,“端午节,也祝您和家人端午安康!”。北京日报“80个大棚,64万斤菜,咱们去收,咱们去送”
北京日报“80个大棚,64万斤菜,咱们去收,咱们去送”
文章图片

七一前夕,北京市慈善义工联合会风之彩分会的义工何京伟和大家一起,到社区看望老人。除了义工,何京伟还有一个身份——房山区燕山迎风街道百合党支部书记。这位46岁的退役军人,是一位有着28年党龄的老党员。北京燕山百合大厦商务楼宇内主要以小微企业为主,共入驻单位110家、员工500余人,是一栋综合性商务楼宇。2011年6月,百合大厦商务楼宇联合党支部正式成立,何京伟带领着党支部探索出一套商务楼宇党员管理、支部活动的有效形式。其中,他将党支部活动和义工志愿活动有机融合,相互促进。
今年年初,疫情突起。风之彩分会的义工走上社区防疫战线成为各个岗位的突击队员,同时他们还承担起一项特殊的任务——送菜。原来,风之彩的一位义工是在房山承包蔬菜大棚的“菜老板”。受疫情影响,他在湖北回不来,就委托大家把棚里的蔬菜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当时,各个小区都在封闭管理,能为有需要的人送上新鲜菜当然好,但随之而来还有一个问题:大棚里没有人,只能自己去收割。
北京日报“80个大棚,64万斤菜,咱们去收,咱们去送”
文章图片

【北京日报“80个大棚,64万斤菜,咱们去收,咱们去送”】“咱们去收!”何京伟和义工伙伴们二话不说,立即承担下这项工作。
“你蹲着几个小时收过菜吗?还真有点蹲不住。”回想蹲在大棚里,摘上几个小时蒿子秆,何京伟的腿还有点哆嗦。大棚里种的都是冬季比较“金贵”的绿叶菜,菠菜、香菜、蒿子秆等,很受大家欢迎。但是劳动强度也大,80个大棚,每个棚大约8000斤菜,但是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每天坚持送菜,雷打不动。
“刚开始,我们不清楚社区的需求量有多大。就把菜摘下来,成兜放在自己车里,去社区执勤时发放给社区志愿者。然后让人家帮忙在小区统计,都谁需要蔬菜,我们免费送!优先照顾80岁以上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居民等。”说起一开始的“硬送”策略,何京伟直乐。
很快,需求来了。而且,不仅限于房山区,海淀、门头沟、石景山、大兴、丰台等地的部分街道社区、敬老院等,何京伟他们都送过。这一送就送到了现在。虽然“菜老板”已经返京,但是爱心捐赠仍在继续。
一直为这事儿忙前忙后的何京伟简单计算了一下。从疫情开始,他们每天有20个人割菜,20个人送菜,158天的时间,参与义工达到6320人次。大家每天早上4点出发,要忙到晚上8点才能收工。这期间,累计送菜64万斤。蔬菜固定配送的有120户房山区80岁老人和残疾人,此外还有海淀、门头沟、丰台等地有需要的企业、街道社区和敬老院等千余家单位。
何京伟说,疫情期间的“送菜活动”实际上是一场“接力”,从菜品的捐赠,到收割、配送,再到传递入户,每一个环节,都是一种“手递手”的爱心接力。现在,在他的影响下,上高中的女儿也和老爸一起,成为社区防疫的一名青年志愿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