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专家教5招挑选健康粽子 三高患者也能吃



粽子|专家教5招挑选健康粽子 三高患者也能吃
本文插图

图、文:Hello医师/徐佳蓁
医学审稿:Dr. Stephen Lai
端午节除了立蛋、划龙舟等习俗之外 , 最重要的就是吃粽子 , 每年这时候 , 台湾网友总会热烈讨论南部粽、北部粽哪种比较好吃 , 不管南粽北粽 , 都各有支持者 。 除了好吃外 , 很多人也重视健康 , 所以近年许多店家也推出养生粽、五谷粽供民众选择 。 本文带你认识长辈或慢性病患者挑选粽子时的注意事项 , 还有北部粽与南部粽的差别 。
年长者及慢性病患选粽子
专家提醒 , 如果有咀嚼困难或肠胃功能较弱的民众 , 吃粽子时应该细嚼慢咽 , 适量就好不要吃太多 , 并记得搭配蔬菜水果 , 补足一天的营养所需 。 对年长者来说 , 传统南北粽子的糯米、猪肉、花生等 , 可能会因为年纪增加 , 牙口及肠胃消化功能渐弱无法吃太多 , 这时候 , 建议可以选糯米比例较少的五谷杂粮粽 。 如果是自己包粽子 , 挑选食材和包馅的时候可以注意以下三点:
1.善用地瓜、芋头或绿豆仁等全榖杂粮类代替糯米 , 不仅可以改善粽子黏度 , 还能增加食材多样性 , 获取更多膳食纤维和营养素 。
2.不妨用鱼肉或虾仁等海鲜取代肥猪肉 , 香菇改用蘑菇、鸿喜菇等其他菇类 , 素食者可加入豆干、豆腐或豆包等增添更多营养 。
3.在包粽子和放馅料时不要紧压 , 记得多留些空间让食材吸水 , 粽子就能更松软好入口 。

粽子|专家教5招挑选健康粽子 三高患者也能吃
本文插图

另外 , 不同慢性病的病患 , 在挑选南北粽 , 或是其他种类的粽子时 , 也要注意避开不同的食材 , 以下就介绍针对不同族群 , 挑选粽子时须注意的要点:
糖尿病:粽子的热量范围约450~1000 大卡 , 相当于一碗饭及两份肉类的分量 , 所以糖尿病(Diabetes)患者要注意粽子所含的淀粉和油脂量 , 除了要限制份量外 , 也建议计算食物热量 , 以避免影响血糖过高 。
高血脂:尽量避免吃到含有蛋黄、肥肉、坚果类或内馅用猪油炒过的粽子 , 高三酸甘油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患者还需避免糖分过高的粽子 。
高血压:可以选用盐分较低及不含腌制物内馅的粽子 , 另外最好少淋酱料 , 减少钠的摄取 。
肾脏病患者:健康养生粽会将糯米换为含糙米、燕麦的五谷米 , 但这对肾脏病患者来说却会造成极大的负担 , 因为五谷米含有富含磷和钾 , 肾功能代谢不佳者 , 容易在体内累积过多的磷 , 容易导致血管硬化 , 甚至是心肌梗塞 。 因此 , 除了注意少吃含磷量高的全榖类(薏仁、莲子等)、坚果类、蛋黄等 , 也要避免摄取过多盐分 。
进行肠胃手术的人:传统粽子内的糯米因黏性高 , 容易产生胀气、消化变慢 , 而五榖健康粽因属粗纤维 , 对于消化功能不好的人 , 会造成肠胃不适 。 传统粽子多是高脂、高盐的内馅 , 会降低肠胃的消化速度 , 刺激更多胃酸分泌 , 反而造成胃溃疡(Gastric Ulcer) 。 建议一餐一颗粽子为限 , 食用时细嚼慢咽避免消化不良 。
痛风或高尿酸血症:避免摄取过多鱿鱼、干贝、鲍鱼、香菇等食材 。
北蒸南煮口诀分辨南北粽
传统台湾粽子常见的种类分为南部粽和北部粽 , 南部粽是以生糯米包后水煮、北部粽则是糯米先炒过后蒸熟 , 所以有个「北蒸南煮」的辨别口诀 , 南北粽子的馅料也非常多元 , 有五花肉、咸蛋黄、花生、虾米、鱿鱼等 。 不过 , 除了我们熟知的南部粽、北部粽之外 , 台湾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的粽子 , 如:
客家粽:分成米粽、粿粽两种 , 米粽是蒸过的糯米饭包入各式材料 , 以麻竹叶包裹再蒸熟食用;粿粽则是糯米经研磨后制成粄团 , 加入菜脯香料再用麻竹叶包上蒸熟 , 两者在制作上含油量较少且份量较小 , 因此热量会比南北粽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