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余建军的资本博弈 喜马拉雅IPO前的三道坎( 二 )


据了解 , 喜马拉雅的内容主要分为PGC(专业生产内容)、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以及版权内容 , 盈利方式包括广告、内容付费以及智能硬件等零售业务 。 但高昂的版权费、较低转化率的内容付费 , 不温不火的零售业务一直是喜马拉雅无法逾越的阻碍 。
内部管理问题 或成上市“绊脚石”
去年5月27日 , 喜马拉雅的组织架构进行了大变动 , 根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喜马拉雅发生多项工商变更 , 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 , 缩减5.22% 。 此外 , 包括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 , 仅剩喜马拉雅FM CEO余建军一人 。
当时 , 喜马拉雅官方对此回应称:此次变动是因为公司要搭VIE结构 , 目前没有明确上市计划 。
不过 , 董事的变更背后 , 只是为了更加顺应规则 , 而内部管理问题 , 才是喜马拉雅真正的难题 。 和讯科技在《喜马拉雅之困:虚假宣传、管理漏洞、侵权诉讼 余建军陷“内忧外患”》一文中曾提到 , 今年4月6日 , 喜马拉雅被曝出高管层受贿 , 而受贿问题并不是喜马拉雅自查发现 , 而是被举报才浮出水面 。
所以 , 无论是内容上的监管不到位 , 还是人员管理方面的缺失 , 以上种种都从侧面反映出喜马拉雅管理上存在漏洞 。
今年1月 , 同为音频平台的荔枝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 半年的时间 , 股价腰斩 , 且始终未交出盈利成绩单 , 给整个行业泼上了一盆冷水 。 对比之下 , 喜马拉雅的故事是否好讲 , 资本市场是否还有信心 , 都有待观察 。
(责任编辑:郑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