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端午 忆屈原
屈原本为楚国重臣 ,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 任左徒 , 常与怀王商议国事 , 参与法律的制定 。 在屈原努力下 , 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 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 ,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怀王二十四年 , 屈原被逐出郢都 , 流落到汉北 。流放期间 , 屈原感到心中郁闷 , 开始文学创作 , 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 。后来曾经被召返 。怀王三十年 , 楚怀王不听屈原劝阻 ,执意入秦 , 被扣留 , 后来客死秦国 。 楚顷襄王即位后昏庸无道 , 听信令尹子兰的谗言 , 再次驱逐屈原 。 将其流落在今湖南沅水湘水一带 。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 , 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 , 攻破了郢都 , 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怀大石投汨罗江而死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 , 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 , 都纷纷来到江上 , 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 , (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鸡蛋投入江中 , 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 。 还有郎中把雄黄酒倒入江中 , 以便药昏蛟龙水兽 , 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 过不了多久 , 水面上浮起了一条昏晕的蛟龙 , 龙须上还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 人们就把这恶龙拉上岸 , 抽了筋 , 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脖子上 , 又用雄黄酒抹七窍 , 有的还在小孩子额头上写上一个“王”字 , 使那些毒蛇害虫都不敢来伤害他们 。 从此 , 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 , 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 , 投粽子 , 喝雄黄酒 , 以此来纪念诗人 , 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屈原以身自洁、以死明志的精神可赞可叹 , 但一己之净并不能换得天下之洁 。 他的投江 , 无疑是投向黑暗、腐朽、窒息、昏溃君主专制和污秽官场的一枚人体炸弹 , 有惊世骇俗的一声轰鸣 , 但也只是一响而已 , 终究无益于国内政治矛盾的缓和与消弭 , 无济于民生的改善和楚国命运的起死回生 , 更无力撬动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铁板 。 他以自戗的方式 , 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富有预兆式的句号 , 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 。屈原从政治顶峰坠入人生的窘境 , 从政治家回归到落魄文人 , 从理想的贲张走到了惨淡的现实 , 这种落差使他的思维从博大走向了单一、从宏观走向了微观、从灵变走向固执 。 他看到了楚国的末日 , 不愿意接受秦国即将一统天下的趋势 , 在奋起与隐遁之间 , 作出了痛苦和尴尬的选择 。 其实这是中国第一次实现大一统前夕的无谓挣扎 , 在摧枯拉朽的历史车轮面前 , 一切都会被碾得粉碎 。 屈原稀里糊涂地充当了一个有节气的螳臂 , 既可敬 , 又可怜 。 为一个不值得的政治系统而殉情 , 这是屈原的局限 , 也是屈原的悲剧 。挡车螳臂也是英雄 , 以死抗争也是战斗 。 水柱擎天 , 英气断流 , 屈原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 , 矗立起一尊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仰望是需要载体的 。 文化的盛宴无须山珍海味 , 一枚粽子足够 , 加上驱邪的雄黄酒、奋进的龙舟队 , 更好 。 棱角分明 , 粽叶幽香 , 年年端午 , 款款深情 , 咀嚼和回味的是一种精神 。 有意思的是 , 中国人选择了在孔子的诞辰纪念日祭孔 , 亦选择了以屈原的忌日为节日 , 从此 , 中华民族的文脉里 , 弥漫了一种淡淡的忧思 , 以及绵绵的诗意 。
推荐阅读
- 付出代价!越南,正被迫高价大量进口美国货!
- 霸权原本就是近代历史进化动力,有利竞争激励
- 够坏,美国果然是这么设计的
- 情感|90后独女原本是招亲,不料丈夫家突发变故,妈妈和婆婆看她咋伺候
- 别吃瓜了,南方洪灾需要人关注
- 负能量的端午节应该取消,屈原活的还很精神
- 家中小果园
- 端午节起源是什么?
- 垃圾浙江移动,私改套餐,费用翻倍,咋不去抢劫
- 端午节|临澧一男子开着越野车偷电缆,作案动机竟是因为“端午没钱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