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竞争、制裁、上诉、打压,“中国芯”前途在哪里?( 二 )


台积电穷追猛打中国公司 , 美国政府非常支持 , 限制中国高技术发展 , 是他们的一贯政策 。 二战结束后 , 西方国家成立“巴黎统筹协会” , 防止先进的设备流入中国 。 朝鲜战争爆发 , 我们享受了比苏联更优厚的待遇 , 禁运物资名单是他们的两倍长 。 90年代 , 中国商业火箭发射刚兴起 , 美国立刻将其掐死在萌芽中 , 只要包含美国元器件的卫星 , 都禁止中国火箭发射 。 冷战结束后 , “巴黎统筹协会”宣布解散 , 但西方又搞了一个替代品 , “挖森纳协定” 。 协议规定 , 对中国半导体技术出口 , 一般都是按照“N-2”的原则审批 , 什么意思呢?卖给中国的设备 , 比最先进的 , 至少有两个代差 , 落后十年左右 。
中芯国际采取的办法是 , 先做低端 , 再攻克高端 。 几年时间内 , 公司快速扩大产能 , 在北京、天津、成都、武汉、深圳建立生产线 。 结果摊子铺得太大 , 投资得不到回报 。 再加上2005年 , 全球半导体产业不景气 , 企业陷入严重亏损 。 更糟糕的是 , 美国方面裁定 , 中芯国际要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 。 为了活下去 , 公司开始四处借钱 , 国内多家银行同意提供贷款 。 本以为度过危机了 , 没想到台积电死咬着不放 , 2006年又把中芯国际告上法庭 , 理由还是侵犯知识产权 。
芯片产业内 , 拿知识产权 , 打压对手 , 是行业老大英特尔 , 遗留下来的优秀传统 。 它每年都会拨出几亿美元 , 让自己的法务部门去打官司 。 这些官司并非是想彻底弄死对手 , 而是为了争夺市场 。 轰轰烈烈的提起诉讼 , 打压对方一段时间 , 趁机占领市场 , 最后庭外和解 , 又能捞一大笔钱 。 很多年轻的中国企业为此付出高昂代价 。 发达国家还将这种专利战 , 上升到国家战略 。 比如说日本 , 原先注重技术发明 , 现在转向 , 建立知识产权护城河 。
中芯国际被告上法庭后 , 又遭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 公司制造的储存器芯片价格暴跌 , 亏损高达4.4亿美元 , 运营陷入困局 , 急需资本补充 。 问题是 , 钱从哪里来?看不到企业盈利 , 银行也不愿再输血 。 一些国际私募基金倒是非常感兴趣 , 表示愿意出高价 , 收购股权 , 甚至有人提出 , 直接将公司全部买下来 。 一旦被这些基金掌握主导权 , 公司多半被拆解出售 。 管理层选择向政府求救 , 希望获得国企注资 。 几轮谈判后 , “大唐电信”入围 , 花了近两亿美元 , 买下16.6%的股权 , 成为第一大股东 。 这家公司研发了中国3G网络 , 还负责设计3G芯片 。 中芯国际解决融资难题 , 获得新股东芯片订单 , 一举两得 。
2009年11月3日 , 台积电官司结果出来了 , 中芯国际又败诉 , 赔偿2亿美元 , 这几乎是公司当年资本支出的总额 。 另外 , 还要交出10%的股权给台积电 。 一个星期后 , 张汝京宣布离职 , 在新闻发布会上 , 他说:“我尽力了 , 官司让我筋疲力尽 , 对这个结果我也感到失望” 。 在大陆创办新企业 , 与张忠谋对抗九年 , 又一次败下阵来 。
创始人离开后 , 接棒的是江上舟 , 他曾担任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 张汝京在上海创业 , 就是他拉过来的 。 江上舟虽然有官方背景 , 但他觉得半导体产业 , 还得走市场化路子 , 不希望公司有浓厚的国企色彩 。 有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点 , 在一次展会上 , 大唐电信介绍组织架构的时候 , 把中芯国际列在子公司里面 , 中芯国际知道后 , 强烈反对 。
为了扭亏为盈 , 新领导层提出 , 裁减员工 , 节约成本 。 2010年 , 国际半导体市场复苏 , 公司首次盈利 。 谁也没想到 , 又起变数 。 2011年 , 江上舟突然病逝 , 公司发生内讧 。 因为历史原因 , 中芯国际内部形成两大派系 , 台湾派和大陆派 。 创业初期 , 为了快速起步 , 公司聘请了大量台湾员工 , 绝大多数人担任管理岗位 , 大陆员工很难参与公司决策 。 如今 , 大陆企业控股 , 双方管理理念分歧大 。 两派员工从内部的BBS论坛 , 吵到百度贴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