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无人可用,名将却在牢里 | 万小刀( 二 )

帝国无人可用,名将却在牢里 | 万小刀
▲大明帝国走入“崇祯死局”四、到了陕西以后 , 孙传庭显然已看出“崇祯死局”是个死结 , 如果继续加饷—养兵—剿匪的套路 , 只会死得更快 。他采取的是另一套做法:挑战潜规则 。 尽量不加重百姓负担 , 而寻求向富户豪门下手 。按照制度 , 明朝的卫所均实行军屯制 , 但到了明末 , 屯田已被权贵侵蚀殆尽 , 而士兵则只是花名册上吃空饷的一个个名字而已 。孙传庭不是第一个发现问题所在的人 , 但他是第一个发现问题而不装睡的人 。他贴出告示 , 要求豪强权贵交出多占的屯田 , “地不容失一亩 , 粮不容遗一粒” , 拒不执行者 , 则直接枭首示众 。据说 , 占屯田、吃空饷已从潜规则 , 变成了明规则 , 人人皆知 , 而人人见怪不怪 。 当地权贵面对孙传庭的来势汹汹 , 相信人性自有弱点:只要他是个人 , 不是机器人 , 就有个价 , 能花钱搞定 , 10万不够就100万 , 100万不够就1000万……他们此前或许已经搞定了无数巡抚 , 但没想到孙传庭是特殊材料制成的 。权贵富户被孙传庭收拾得很惨 , 他们对孙传庭恨之入骨 , 以后则反扑过来加速了孙传庭悲剧的诞生 。孙传庭依靠清屯 , 最终养成了一支精锐的秦军 。他对自己的经验颇为自得 , 给崇祯上疏说 , 以后陕西剿匪、练兵 , 不必仰求国家财政部接济了 。 他是想让皇帝明白 , 打破潜规则 , 从权贵手中清屯 , 才能解开帝国沉沦的死循环 。但崇祯对比了加征剿饷和清屯的效率 , 还是倾向于来钱更快、更简单的加征剿饷 。 所以只是下旨奖赏了孙传庭 , 而未采纳他的做法 。孙传庭无奈 。帝国无人可用,名将却在牢里 | 万小刀
▲电影《大明劫》剧照五、孙传庭还来不及叹息 , 战争已经让他一战成名 。当时 , 朝廷任洪承畴为三边总督 , 专剿潼关内的义军;任卢象升为五省总理 , 专攻潼关外的义军 。 孙传庭的任务 , 是协助这两人作战 。洪承畴和卢象升 , 都是帝国最有名的武将 。 洪承畴手中的秦军 , 卢象升创立的天雄军 , 与正在抵抗后金的关宁铁骑齐名 , 均是明朝的主力部队 。即便如此 , 洪、卢两人都承认 , 并未能重创“闯王”高迎祥的义军 。孙传庭的秦军练成后 , 设计引诱高迎祥深入关中 , 在著名的黑水峪(今陕西周至县黑河水库)之战中 , 活捉了高迎祥等义军主要将领 。高迎祥等人被押往北京 , 凌迟处死 。孙传庭一战成名 。随后 , 他连续剿灭了几股重要的义军势力 。 一时间 , 他的威名几乎盖过洪承畴了 。义军在陕西遭到强力阻击 , 遂大部转移到河南发展 。 崇祯十一年(1638年) , 孙传庭奉命出征 , 过天星、混天星、大天王等几股义军势力兵败投降 。此时 , 遭到洪承畴追堵的李自成部 , 势孤失援 。传说 , 洪承畴与孙传庭合力 , 打得李自成仅剩十八骑突围而走 , 几乎全军覆灭 。十八骑的说法可能有些夸张 , 但李自成部被打得七零八落 , 则是事实 。 加上此时张献忠、罗汝才等义军首领都投降了朝廷 , 明末农民起义走到了最低潮的时期 。于是 , 帝国中枢认为内乱已经平定 , 朝中要员纷纷庆贺“天下无贼” 。 这为崇祯误判形势营造了氛围 。长期以来 , 明朝都在攘外和安内孰先孰后的问题上摇摆 。 最终 , 崇祯听从了兵部尚书杨嗣昌的建议 , “攘外必先安内” , 向清军释放缓和气氛 , 全力对付内乱 。现在 , 听到李自成大败、张献忠投降的消息 , 崇祯断定内乱已平 。 加上清军放言将要南下 , 崇祯决定由“安内”转向“攘外” , 下令洪承畴、孙传庭入卫京师 。 在此之前 , 卢象升也已从剿寇主战场退出 , 被任命为宣大总督 , 抵御满洲铁骑 。崇祯朝最后一次重大国策调整 , 悄然完成 。 但这次调整 , 埋下了四五年后明朝“亡于内 , 而非亡于外”的伏笔 。明末清初史学家吴修龄说:京城有警 , 洪公(洪承畴)、孙公(孙传庭)一去一留 , 及为正计 , 而齐撤之以开贼生路 。 这个判断无疑是正确的 , 如果调洪承畴入卫 , 而留孙传庭继续剿寇 , 明朝的历史极有可能被彻底改写 。 但现实却是 , 崇祯把帝国最猛的将领和部队 , 通通投入攘外 , 使得中原出现了剿寇的兵力空虚地带 , 义军很快“春风吹又生” , 卷土重来 。《明史》记载 , 洪承畴、孙传庭离去后 , 李自成“稍得安” 。李自成获得喘息机会 , 借用河南大饥荒的机遇 , 以“迎闯王 , 不纳粮”相号召 , 在河南重新聚拢起庞大的队伍 。 这次 , 明朝没有机会了 。更可悲的是 , 入卫不久 , 孙传庭蒙冤 , 竟被投入监狱 。帝国无人可用 , 而名将在牢里 。帝国无人可用,名将却在牢里 | 万小刀
▲电影《大明劫》剧照六、关于孙传庭入狱的原因 , 已很难清晰呈现 。 但离不开这几个基本因素:陕西权贵的诬告 , 朝廷高层的内斗 , 以及崇祯的刚愎自用 。孙传庭曾说:“臣以痴忠 , 取忌当路者甚众 。 ”因为真心为国尽忠 , 他得罪了太多人 , 隐约有不祥的预感 。孙传庭为人直率 , 他对当时的国策和朝政很不满 , 所以一直在上疏请求面见崇祯 。 在奏疏中 , 他直言:今日之事 , 臣不能 , 谁为能者?臣不任 , 谁肯任者?……独是向来悠悠忽玩 , 夸张诞妄 , 虚廿余年岁月 , 糜几万万金钱 , 而秋毫罔绩 , 遗忧君父者何人?已经入阁的兵部尚书杨嗣昌看到这些语句 , 认为孙传庭是在批评自己 , 加上当时京城盛传孙传庭将要取代杨嗣昌 , 于是他扣下孙传庭的奏疏 , 阻止陛见 。受此刺激 , 加上常年征伐劳累 , 孙传庭突然发病 , 病情一度严重到让他不能正常办公 。痛苦煎熬中的孙传庭 , 却不能获得朝廷体恤 。 朝中大员因为权斗 , 互相攻击 , 还把他拉下水 。 内心骄傲的孙传庭难以接受被人诬告 , 再次上疏自求罢免 。崇祯这次接到他的奏疏 , 不仅不同情 , 还怀疑孙传庭装病 。崇祯随后命令兵部派人去核查孙传庭到底是真病假病 。 兵部核查后 , 回报孙传庭确实发病了 。 他还不放心 , 继续派出御史杨一儁 , 去复查孙传庭的病情 。恰在此时 , 又有人诬告孙传庭 。 杨一儁查明孙传庭病情属实后回报 , 却未将孙传庭被告之事上报 。崇祯因此十分恼怒 , 上纲上线 , 下旨申斥孙传庭“托疾规避 , 显属欺罔” , 还说孙传庭面对诬告的辩解之辞是“泄愤” , 是孙传庭与杨一儁合谋欺骗他 。一个皇帝的无情而多疑 , 到了此等地步!就这样 , 孙传庭以类似莫须有的罪名 , 被关进监狱 , 长达三年 。明末翰林院编修吴伟业慨叹 , 孙传庭入狱 , 明朝“危亡之局 , 实决于此” 。 即便他日后获释并被重新委以重任 , 但为时已晚 , 大厦已倾 , 谁也救不了明朝危局了 。崇祯亲手把帝国最后的长城 , 毁掉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