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子道历史|为何秦国和韩国却是强弱两个极端?,都是采取法家变法

一言正而天下定 , 一言倚而天下靡 。
———《申子》
战国时代是一个利益纷争非常复杂的年代 , 各大诸侯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地位都在积极努力的寻求变法改革 , 以方便自己国家的成长 。
但是因为各个国家的历史发展进程不同 , 基础的政治制度不同 , 国家的内部形式不同 , 所以它们所采取的变法形式也不尽相同 , 其中有军事变法 , 有法治变法 , 也有吏治变法等等几种形式 。
格子道历史|为何秦国和韩国却是强弱两个极端?,都是采取法家变法
文章图片
自然而然的 , 变法的形式不同 , 最终获得的收益也就不同 。 甚至变法的形式相同 , 最终获得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 就比如我们今天要讲到的韩国和秦国 。 这两个国家的变法形式说白了都是法家的变法 , 但是变法之后所获得的收益却是天差地别 。
秦国通过变法一跃而起 , 成为了战国时代最为鼎盛的势力 , 而韩国在变法之后却走上了弯路 , 那么 , 是什么样的情况导致了两个国家如此不同的结局呢?这一问题我们还要追溯到两国变法的推行者身上 。
一、过度的察言观色歪曲了法的含义
虽然秦国和韩国所使用的变法都是立足在法家的政治观点上的 , 但是它们在变法推行过程中的落脚点却大不相同 。 秦国主要依赖的是法 , 也就是说 , 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是整个国家治国体系的根本 , 是划分国家政治机构、行政机构权利和义务的根本 , 同时也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 。 在这一点上 , 君主和平民是同等的 , 立法并不看在某一个人的面子上 , 法这只是一种手段 , 是君主用来统驭臣民的手段 , 但虽然如此 , 有了法律的保证 , 君主就不能再完全按照自己心意来做事了 。
同时 , 因为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体系的运转形式和所要承担的责任 , 君主也就不用再花费大量的心思来进行决策 , 如此一来 , 决策的容错率也就提升了 。
格子道历史|为何秦国和韩国却是强弱两个极端?,都是采取法家变法
文章图片
可见法在秦国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 可是韩国的变法形式却不如此 , 当然 , 这并不是法家的变法本身有问题 , 而是在变法推行者行为的潜移默化中所带来的影响 。 商鞅是一个完全依赖法的人 , 不留情面 , 不讲余地 , 所以才有了上述的法治变法 。
但是韩国的申不害却不一样 , 申不害是一个极其善于察言观色的人 , 这就导致他在不经意之间总是要观察韩昭侯的心思和愿望 , 当发觉韩昭侯有纠结和犹豫的时候 , 立刻就会改正自己的行为 。
【格子道历史|为何秦国和韩国却是强弱两个极端?,都是采取法家变法】但是申不害是韩国变法的主要推行者 , 也是韩国法律的主要订立者 , 过度地观察君主的心思就潜在的影响了立法 , 让法屈居在了君主之下 , 也就是说 , 法律是按照君主的心思来制定的 。
因此 , 当遇到一个明君的时候还好 , 如果一旦遇到昏君了呢?法治也就变了味道 。
而这一点的影响是巨大的 , 秦国确立了法治之后 , 后续的很多做出过极大贡献的人都不是秦国的本国人 , 像是张仪 , 范雎等等 , 他们都直言进谏 , 提出了不少正确的意见 , 但是韩国却在察言观色的道路上走的越来越远 , 渐渐的察言观色就变成了阿谀奉承 。
格子道历史|为何秦国和韩国却是强弱两个极端?,都是采取法家变法
文章图片
二、用人制度的潜在变化
既然法治是建立在君主的心思上订立的 , 如此一来 , 只要会观察君主的言行和喜好 , 那么就可以对法治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 这样的话 , 谁能够成为君主身边的红人 。 谁就能够谋取更大的实际利益 。
可是这样的风气一旦盛行 , 还有谁会凭借着真才实学进入朝堂呢?大家岂非都去阿谀奉承了 , 只要是能得到君主的欢心 , 只要是能够成为君主身边的红人 , 那么在依靠君主为中心的立法形式上 , 谁就能够得到更有利的地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