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之风|魏晋时期“辩论赛”究竟如何发展形成的?,从清议到清谈

之前我看《奇葩说》时 , 上面有许多辩手都十分有意思 , 正好联想到好久之前武汉大学那一系列的奇葩辩论赛队伍名 , 比如“刘昊然做错了什么要被你们这样针对队” , 能想出这么恰如其分的队名的人也是人才 。
你瞧瞧 , 现在的辩论如此有趣 , 而且很多人也是因为兴趣才会参与辩论 。 但是在魏晋时期 , 那时名士之间“辩论赛”可不像现在人这么淳朴 , 而是受到压迫 , 才选择“辩论赛解压” 。
这魏晋时期的“辩论赛”真名叫做“清谈” 。 不过在说清谈之前 , 我们先了解一下这清谈到底是怎么从清议变成清谈的 。
大雅之风|魏晋时期“辩论赛”究竟如何发展形成的?,从清议到清谈
文章图片
首先 , 官僚士人为了对抗宦官外戚集团 , 自己组成了一个清议集团 。
“清议”本来是乡里对士人的舆论品评 , 用作选举人才参考的 。 其实清议主要就是根据儒家的伦理道德 , 评论当时人物好坏 , 它就类似于一种民间监督机构 , 也相当于现在的舆论 。 如果舆论中某人评论十分不好 , 那么这人可能就职位不保 。 同理 , 清议也是如此 。
东汉后期的时候 , 宦官擅权 , 官僚士人自然不能忍 , 尤其是宦官专权 , 垄断仕途 , 很多太学生、儒生上进无门 。 在当时 , 太学生的数量就有三万之多 。
于是 , 官僚士人就和宦官们掐起来了 。 为了对抗宦官外戚集团 , 官僚士人们就组成了一个清议集团 。 把“清议”作为一种斗争手段 , 用这种方式议论朝政、批评宦官 , 顺便赞扬自己人 , 让士人美名得以传扬 , 一直传到天子耳中 , 从而一举登天 。 当时 , 这对于宦官们的的行为确实有一些限制 。
不过后来 , 随着豪强势力的发展 , 东汉王朝中央力量渐弱 , 清议也起不上什么用 。 尤其是党锢之祸后 , 第一次还激起了士人激浊扬清、互相标榜的行为 。 但第二次 , 再次失败的文士们的更受压制 , 于是清议就变成清谈了 。
大雅之风|魏晋时期“辩论赛”究竟如何发展形成的?,从清议到清谈
文章图片
然后 , 两次党锢之祸后 , 清议开始向清谈转变 。
上面我有说到 , 两次党锢之祸都以以反宦官集团失败告终 , 也因此这个集团受到严重打压 。 以前还能用清议抗衡 , 之后转变为清谈 , 由关心政事转变为谈论玄理 。
后来东汉王朝瓦解 , 经学大师郑玄做了袁绍的上宾 , 靠“依方辩对” , 就是依照儒家经籍进行申辩对答的清谈来谋生计 。 当时袁绍手下的人较善才辩 , 看不起郑玄 , 于是就开始考人家了 。 然后两方就是一番辩论 , 以郑玄获胜结束 。 绍客多豪俊 , 并有才说 , 见玄儒者 , 未以通人许之 , 竞设异端 , 百家互起 。 玄依方辩对 , 咸出问表 , 皆得所未闻 , 莫不嗟服 。 ——《后汉书·郑玄传》
看到了没 , 这其实就和咱们现在的辩论挺像的 。
而曹操那边也是多次下达“唯才是举”之令 , 不拘一格任用人才 。 渐渐地 , “六艺隐老庄兴 , 经师亡而名士出” , 社会风气也有所改变 。 很多名士都以清谈来参政 , 这成了当时一种新的特色 。
大雅之风|魏晋时期“辩论赛”究竟如何发展形成的?,从清议到清谈
文章图片
为什么清议转变成清谈 , 内容上是却是从由关心政事转变为谈论玄理 , 而不是谈论什么诗词歌赋呢?
谈论玄理的风气在曹魏时期开始 , 何晏、王弼两人重新解释了天道自然 , 提出了“贵无”的思想 , 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 , 而圣人体制法律也以“无”为本 。 他们的清谈活动得到了曹爽的支持 , 这有政治背景的便容易成主流 。 再加上两人所作所为 , 在天下名人面前都输刷了脸 , 于是这谈论玄理之风就开始了 。 但后来 , 在曹氏和司马氏的斗争中 , 何宴、王弼纷纷身亡 。
这就导致其他名士不敢随意往这两个士氏族中插脚了 , 于是就出现了一批故作旷达、不守礼法的清谈家 。 而他们也主张“贵无”的思想 , 也就是何宴、王弼那种玄学 , 虽然给当时比较僵化的儒家经学带来了冲击 , 但是这种比较虚浮的学风又带来了另一种比较消极的影响 , 比如不无实际 , 一味享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