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北上广深真实家底大比拼,结果超出意料( 三 )


很明显 , 北京和深圳这两个城市这一现象最为明显 , 北京户籍门槛高 , 大量北漂在北京是孑然一身 , 或者只是小情侣小夫妻 , 没有老人和小孩 。
深圳虽然户籍门槛低 , 但由于外来人口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 因为受教育程度、农村土地分配等原因 , 这部分产业工人落户率也很低 , 相当多的工人小孩在家“留守” , 也使得深圳的老人小孩比例较低 , “上班”的人绝对比例高 。
第二 , 当前存在着一些高度灵活就业 , 比如外卖、快递、网约车司机、自由撰稿人等 , 这些人可能既不被统计在单位从业人口之内 , 又不属于个体经营户 , 灵活就业人数比较多的城市 , “上班”的人的比例也可能相对较低 。
第三 , 职住分离的现象也是可能存在的 。
由于深圳城市面积不足2000平方公里 , 全域都已经完全城市化 , 因而深圳和东莞南部在物理上已经连为一体 , 因而可能存在很多居住在东莞市辖区 , 但在深圳上班的人 , 这也是导致深圳单位从业人口甚至超过常住人口的原因之一 。
第四重原因 , 可能是人口统计的误差 。
根据2018年的统计 , 深圳市全部在校学生有220万人 , 其中小学生就有102.8万人 , 学生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单位就业人口 , 且学生群体除了对应父母之外 , 还是可能对应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辈已退休(或未从业人员) 。
如果照这样计算的话 , 深圳市如此之大的从业人员规模 , 或许说明官方统计的深圳常住人口数量被低估 。
2020年将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 , 深圳人口是否被低估的秘密 , 也将揭开 。
3、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深圳制造业第一城地位稳固
深圳是中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城市 , 它不仅创造了全国最高的第二产业增加值(2019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5万亿 , 高于上海的1.03万亿) , 而且吸纳了全国最多的工业从业人口 。
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和建筑业 。
总的来看 , 这四个城市中非工业二产人口(主要是建筑业)最多的是北京 , 106.8万人 , 最少的是广州 , 72.08万人 , 总体在72万到106万之间波动 , 起伏不大 。
智谷趋势|北上广深真实家底大比拼,结果超出意料
本文插图

但制造业人口就大不相同 。
上图就能明显看出 , 深圳的制造业从业人员数可谓“一骑绝尘” 。
深圳从事制造业的人口多达418.81万 , 而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是96.8万、249.5万和176.6万 。
由此可以计算得知 , 深圳的制造业从业人员 , 是北京、上海两市总和的1.21倍 , 是京沪穗三个城市之和的0.8倍 。
用最简单的话来阐释 , 深圳产业工人的数量 , 是北京、上海、广州之和的八成 , 也就是说深圳一个城市的工人 , 接近京沪穗三市之和了 。
这一数字充分表明 , 相较于京沪穗 , 深圳在制造业上高度发达 。
在城市经济体量大致相近的背景下 , 这也的确意味着第三产业的相对平淡 。
4、北京的家底有多厚?
在平时 , 除了福布斯或胡润榜这样的顶级富豪榜单 , 观察城市的财富水平最直接的方式是观察这个城市有多少上市公司 。
智谷趋势|北上广深真实家底大比拼,结果超出意料
本文插图

无论A股、港股还是美股 , 北京的上市公司数量都高居全国第一 。
北京是中国唯一一个拥有超过500家上市公司(指A股、港股和美股之和 , 下同)的城市 。
上海和深圳三地上市公司数量之和都在400家到500家之间 , 而广州不及沪、深两市的一半 。
广州在三地上市的上市公司只有179家 , 比杭州少14家 , 就A股公司来看 , 广州比杭州少38家 。
相较于其他产业 , 金融业是个资本金行业 , 资产规模的影响甚巨 。
这个时候更能看出北京的“家底”之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