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球|医药股的最后一个铜板( 二 )


从25岁开始工作 , ta开始攒钱 , 可能一开始每年攒个三五万 , 逐渐到35岁攒到100万买房 。 之后挣钱的速度快了 , 但是买房、买车、生育消耗量也大 , 直到50岁可能一直维持在100万上下波动 , 50岁后ta为退休做准备 , 存款逐渐攒到200万 , 之后退休 , 60岁到80岁的资金量逐渐从200万下降到100万 , 作为遗产传承给下一代 。
银行在每一个时期都肩负着帮ta管理资金生息的责任 , 收取2%左右的息差 , 再贷款给各种需要资金的行业 。 资金规模25到35平均50万 , 35-50平均100万 , 50-80平均150万 , 银行在这个过程创造的价值直接按2%ROA计算 , 大概是130万 。
而医药企业大概创造了多少价值?ta可能人生前40-50年医药费都很低 , 一年几百到几千 , 总花费不超过10万 , 但退休后慢性病也伴随着ta , 可能会在十年或二十年内在这上花费数十万医药费用 , 最后 , 相当大比例的人会罹患一次终末疾病如癌症等 , 会再有数十万医药费用的支出 , 平均说终身花费的医疗花费在100万量级很有可能 。
但是不要忘了这个创造价值的过程相当比例并不在医药企业内完成 , 中国90%以上的医疗机构是公立医院 , 而医疗花费中相当一部分比例是针对医疗机构中医生、护士的诊疗、手术、医护服务等 。 这个比例按30%左右估计并不算多(想一想住院的结账单构成) 。
再考虑到欧美一些药企的专利垄断优势可能长期还会存在 , 即使药费这块也有相当比例的价值创造会在国外药企完成(例如近几年流行的肿瘤靶向药 , 年花费10-20万 , 境外药企赚走90%以上) , 并不能算入行业价值 。 当然我也相信这个比例在10年以上维度上是会逐渐下降的 。
另外 , 一个人在人生中总是先储蓄、后吃药 。 看完总量再在贴现的角度看 , 也是医药比较吃亏 。
怎么估算 , 医药行业(上市部分 , 不含公立医院)在未来数十年给社会创造的价值都不像能达到银行业的哪怕一半的样子 。 当然20年后中国药企开始像美国药企那样用专利挣全球钱的时候 , 可能会接近 , 但不是现在 , 这种不确定性即使考虑进来 , 也需要拉远期再狠狠贴现 。 然而现在两个行业市值比例已经逼近70% 。
想清楚这点后 , 我决定把医药股的最后一个铜板留给那些需要继续搏短期收益的人 。
雪球|医药股的最后一个铜板
本文插图
点击原文链接 , 获取更多优质好文!

雪球|医药股的最后一个铜板
本文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