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海外单车热”下的自行车企业:配件供应跟不上订单( 二 )


但是,中国电动自行车的海外之旅并不是一帆风顺 。去年,欧盟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自行车实施五年反倾销和反补贴关税 。而且,国内部分电动自行车企业由于不注重研发,经营基本靠跟风,没有下沉打牢基础,因此发展随风摆、缺乏自主性,企业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 。
需求集中释放后可能出现萎缩
有业内人士认为,自行车产品出口量出现井喷主要源于三个因素的叠加:一是公司近年来对欧美国家的出口额本身就在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二是一季度的出口订单因为疫情而积压到了5月,三是新增需求的出现——疫情缓和后,越来越多人选择以电动自行车替代公共交通出行 。
疫情背景下的市场反弹与需求新增,对国内的自行车行业无疑是一个风口 。与之相对应,自行车概念股在资本市场集体“狂欢” 。眼看着一个个“风口”突然而至、呼啸而去,企业要不要“跟风”?
“这只是‘插曲’,我们更关注的是这一轮海外需求的可持续性,以及自己企业的发展战略、抗风险能力 。”杨群宝表示 。
“之前口罩成为风口,身边也有朋友做口罩赚了钱,但是像我这样做电动自行车的,转行去做口罩,我觉得赌的成分、投机的成分大了些 。当然,当自行车的‘风口’到来时,作为‘专业选手’,我们当仁不让,而且水到渠成 。”王伟东认为,突然爆发的消费需求,很大可能只能惠及最初入局的那一批人,而企业完全偏离主业去跟风并不明智 。
“这是一个需要扎根研究的行业,也是一个需要平稳增长而非爆发式增长的行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了对于需求集中释放后可能出现萎缩的担忧 。也就是说,除了市场对于自行车出行的新增需求,近期的激增主要还是疫情期间压抑的需求被集中释放,目前还难以判断接下来几个月的行情与走势 。
邹倜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