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六进制观点: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

2020年疫情仍在发酵 , 从最开始的歼灭战逐渐演变成了一场持久战 。 在这场战役中 , 学校开始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线上教学试验 。 但是 , 这场线上教学试验并没有、也不会因疫情得到控制而结束 , 课程教学如何线上化 , 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师生和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 。

一方面 ,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 , 财政支持也逐年增加 。 另一方面 , 科技对教育影响已经深入到方方面面 , AI教学、自适应学习、脑机接口头环等概念在教育行业层出不穷 , 课堂教学信息化的变革正在加速 。

北京十六进制作为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领先企业 , 深知科技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怎样的影响 , 并愿意同学校师生一道 , 为教育的未来做好准备 。

把技术当工具 , 才能更好地服务教育

北京十六进制始终认为 , 教育信息化的主体是教育 , 而非技术 。 做教育信息化 , 不能总想着用技术“颠覆”教育 。 “颠覆”虽然吸引眼球 , 但实际价值不大 , 当前市场上还是充斥着太多不符合教育现实的操作 , 这不仅无益 , 还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

中国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1978年 , 邓小平提出“要制订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 , 这是多快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 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 ” , 教育信息化到今天已经历经40多年的时间 , 然而现实却是 , 课堂教学信息化仍然没能实现当初人们预期的“讲授启发式、课堂讨论式”的教学 。

所以 , 我们必须承认 ,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 是一个系统工程 , 作为从业者应该尊重当前课堂教学规律、尊重教育 。

尊重教育就是要尊重教师的教学习惯、要满足学校师生的教学要求 , 满足师生减负要求、满足教学质量提升要求、课堂效率提升要求等 , 而且还要紧贴政策要求 , 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为了服务好教育 , 我们需要一款简单、易用、有效果的好产品

要深入校园 , 才能打造出好产品 。 北京十六进制虽然在教育行业多年 , 对教育一直保有一种“敬畏”之心 , 深知教育信息化之艰难 。 为了打造一款能适合学校的好产品 , 公司派整个研发团队驻扎在校园教室内 , 每个研发工程师要听上百堂课 , 与教师面对面贴身式交流 , 不断打磨产品 。 然而 , 即使这样 , 产品最终成型 , 仍然经历了18个月之久 。 在这行业是不可想象的 , 是绝无仅有的 。

这可能在别人看来是傻 , 但对于北京十六进制来说 , 是必须要付出的成本、是值得的 。 因为他保证了平台与教学的深度融合、赢得了师生的信任与口碑 。

为了满足国家对于护眼、减负、适应教学等相关政策要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同时服务更多的学校 , 北京十六进制坚持“三不”原则:不改变学校的现有的硬件设施、不改变教师的教学习惯、不改变学生的纸质答题习惯 , 而这既是对当前教育现状的理解 , 也是对教学信息化政策的满足 。

有投入不代表有成效 , 看得到效果才是真的好 。 技术能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 , 关键还是要看能不能带来良好的效果 。


推荐阅读